-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过梁、圈梁、墙梁、悬挑构件及墙体的构造措施 5.1 过梁 过梁是混合结构墙体中门窗洞上承受上部墙体和楼(屋)盖传来的荷载的构件,主要有钢筋混凝土过梁、砖砌平拱、砖砌弧拱、钢筋砖过梁等几种形式 (1) 砖砌平拱过梁 采用竖砖砌筑,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mm。 (2) 砖砌弧拱过梁 采用竖砖砌筑,竖砖砌筑高度不应小于120mm,其跨度与矢高f有关,当f=(1/8~1/12)l时,最大跨度可达3.0m;当f=(1/6~1/5)l时,最大跨度可达4m。 (3) 钢筋砖过梁 在这类过梁中,砖块的砌法同一般砖墙一样,仅在过梁底部水平灰缝内配置不小于φ5@120的纵向受力钢筋,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在过梁计算高度内的砌筑砂浆强度不低于M2.5。 5.2 墙梁 一、概述 墙体不仅作为荷载作用在托梁上,而且作为结构的一部分与托梁共 同工作,这种由钢筋混凝土托梁和梁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组 成的组合构件,称为墙梁。 1、分类:按承受荷载分类:承重墙梁、自承重墙梁 按支承条件分类:简支墙梁、连续墙梁、框支墙梁 墙梁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是长期以来墙梁却没有统一、合理的设计方法。过去应用较多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 全荷载法 即将支撑墙体的托梁视为一个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梁,托梁上的全部墙体自重和楼面、屋面荷载均由托梁承受,完全没有考虑托梁与其上墙体的组合作用,致使托梁的截面尺寸大,耗用钢材多。在长期应用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方法的不合理性。 2. 弹性地基梁法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日莫契金教授提出的弹性地基梁法在墙梁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概念是将托梁上的墙体视为托梁的半无限弹性地基,托梁是在支座反力作用下的弹性地基梁。按弹性理论平面应力问题,解得墙体与托梁界面上的竖向压应力,并将其简化为三角形分布,作为作用在托梁上的荷载然后求得托梁的弯矩和剪力,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托梁截面,使托梁的截面和配筋明显减小。但是这种方法由于没有很好地反映墙体与托梁的组合作用,因此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 经过近年的研究,我国新颁布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又提出了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的设计方法。其修订内容包括: 简化了简支墙梁的托梁计算 适当提高了托梁作为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的可靠度; 简化了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增大了托梁剪力取值,从而较大幅度提高了托梁受剪可靠度; 改进了墙梁的墙体承载力计算,考虑顶梁的作用提高了墙体抗剪承载力; 提出了墙梁抗震设计方法,补充了墙梁抗震设计。 对满足本章所规定的构造要求的墙梁,可按本章讲述的规范方法进行设计。对不满足本章所规定的构造要求的墙梁,仍可按全荷载法或弹性地基梁法计。 5.2.2 简支墙梁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 无洞口墙梁 由于墙体参与工作,与托梁组成组合深梁,其内力臂远大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浅梁,使墙梁具有很大的抗弯刚度和很高的承载力。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墙体与托梁有着良好的组合工作性能,墙梁的承载力往往数倍、甚至十数倍于相同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浅梁(托梁)的承载力。因此,考虑墙体与托梁的组合作用进行墙体设计,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图为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绘制的墙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弹性阶段的主应力迹线图。可以看出,对无洞口墙梁,两侧主压应力迹线直接指向支座,中部主压应力迹线则呈拱形指向支座,托梁顶面在两支座附近受到较大的竖向压力和剪应力作用。 图5.7 墙梁的主应力迹线图 墙体与托梁的界面处作用有竖向拉应力。墙体在支座的斜上方多处于拉、压复合受力状态。托梁内主拉应力迹线基本平行于托梁的轴线。因此,无洞口墙梁可模拟为组合拱受力机构,如图5.8(a)所示。托梁作为拉杆,主要承受拉力。同时,由于托梁顶面竖向压应力和剪应力的作用,托梁中还存在部分弯矩。一般情况下,托梁处于小偏心受拉状态。 (a) 无洞口 (b) 中开洞 (c) 偏开洞 图5.8 简支墙梁受力机构 当托梁中的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时,托梁跨中将首先出现多条竖向裂缝,且很快上升至托梁顶及墙中如图5.9所示。 托梁刚度削弱引起墙体主压应力进一步向支座附近集中。当墙体的主拉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将在支座上方墙体中出现斜裂缝,很快向斜上方及斜下方延伸。 随后穿过界面,形成托梁端部较陡的上宽下窄的斜裂缝。临近破坏时,将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