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云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云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17云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实习心得体会 2017云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17云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为艺术战!云南社会实践有感 7月13日,我随团队一起出发前往云南昆明。大伙逃离杭州的酷暑,两天后到达四季如春的花城。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追寻我校先辈的足迹。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此行让我更加铭记历史,敬仰先辈:在当年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们被迫从美丽的西子湖畔一路西迁,途经多地,来到云南昆明;在途中播下了艺术的火种,浇燃了中华大地。 19日,我们来到当年艺专先辈求学的地方 昆明晋宁县安江村。寻访校址,当地老人给我们指认出唯一一处当年的房梁。新校址之后的面貌在解放后有所修整,但是基本保持了原貌:不大,由左右两排长房围合一座木质庙宇而成。围墙外,也有一方池塘。夏日湖面的绿草青青,犹如西湖的碧绿荷叶。遥想当年那些青年学子或许在这里游泳嬉戏,也或有些青年坐在岸边,描绘当时的一草一木。眼前的一切,不禁让人感慨今昔岁月的变迁! 当天院党委胡书记的讲话,提及罗工柳、吴冠中等几位赫赫有名的校友。我看过一些吴冠中关于西迁校史的回忆。回忆的细节生动,特别是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无疑成为了他记忆的一部分。想当年战火纷飞,学生们依然投身艺术创作,校方面对散乱的时局坚持办学。让我体会到先辈们艺术精神。 重走西迁之路,面对往昔校史,我不免把我辈国美学生与战争年代的先辈联想在一起。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在队伍回杭的火车上,队员海龙无意中聊到对国美的热爱,因为美院的学生有种 二 的情结。回到杭州,我对这个 二 一直印象深刻,时常想起。我想他说的 二 应该是活泼,是自由,是幽默 但是,我们只是小 二 ,遥比先辈们对于艺术的执着才是大 二 。在战争年代,无暇顾及个人的幸福自由,而更多的投身救亡图存的浪潮,从美育的角度唤醒国民的救亡意识。他们手中的笔杆就是枪杆,他们同样投身在抗战救亡的阵地上。 先院长林风眠所题写了 为艺术战 的口号 如今我辈当不断地努力践行着这种精神。继承先贤对待艺术的激情与执着。在这个平和的时代,我们美院学子当有超于小 二 之大 二 的情怀,星火以向承。毋多言,让我们:为艺术而战! 云南行 得知云南红色寻访这个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我与好友闲聊时提起我想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想法时,好友介绍给我的。由于在这个团队里大都是硕士研究生,都很有能力;而我之前并没参加过此类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经验;平时也没参加过什么展览,因此简历也写得很简单,报名确实压力很大。但在看了这次活动的简介之后,我确实觉得很不错,加上我一方面想借此机会多结交朋友,一方面想要锻炼一下自己,于是鼓起勇气报了名。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没想到竟然真的被选上了,深感十分荣幸,也非常感谢老师能给我此次锻炼的机会。 我们此次红色之行踏出的第一步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要坐36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大家满身的激情并没有被这巨大的困难所压倒,大家虽然疲惫却依然活力四射;有人盘坐在地上为大家朗读文字、背诵诗词缓解压力;有人深夜兴致爆发,安静的画速写;有人实在疲倦,躺地睡去;也有人因怕睡在地上的人被路人踩伤而一直保护着她;还有在队友困倦和饥饿时分享自己的靠枕与食品。虽然已经过去多日,但这些事情依然历历在目。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团体里挺过这艰苦的36小时的。 15日上午到达昆明安顿下来后,大家稍作休息,下午便跟随老师们前往纪念馆,去参观当年各路豪杰们在艰苦条件下用功读书报效国家的西南联大旧址。当时天气不好,小雨持续不断,摄影们扛着笨重的机器永远努力奔跑在队伍前面,就为抓拍到更好的镜头,女摄影更是如此; 当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宁可自己淋湿也要为摄影师撑好伞的同志们,还得时刻集中注意力,否则一不留神,摄影师就不在跟前了;非常感谢他们。后面几天也是参观各种遗址纪念馆,由于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拍照上,所以对这些天的其他记忆并不是很深刻。 转眼就到了18号,后面这两天大家主要分成两个小分队,一队是创作组为当地政府画墙绘,另一队则是影视组与寻访组一起去采访抗战老兵,而我虽然是影视组成员,由于创作组需要摄影师拍摄场记,自然是不能跟随组长前去拍摄老兵了。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由于大家大越来越熟悉,越来非常团结,特别是画墙绘的这两天,由于大家的团结一致,使这个工作量巨大的墙绘创作在短期内顺利完成。 而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最我记忆深刻的是队伍里的女同学们,由于画幅很大墙面很高,不得不借用高高的脚手架,虽然站在上面一摇一晃有些害怕,却始终没有退缩,直到墙绘工作完成,还有人在大家都觉得墙绘已经完成没事情做的时候,默默地收拾着垃圾。 在这个团队里面,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