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冥契-清华学报-国立清华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冥契-清华学报-国立清华大学

從「冥契」途徑論王弼《老子注》之知識論向度 何儒育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 摘 要 本文旨在探究王弼老學之知識理論,首先確立「道」為王弼老學的究極知識,再透 過先秦儒道二家至兩漢經學體系對「名號」的定義與運用,說明兩漢時期以天道為根源 之「名號」觀念,符合王弼「名號生乎形狀」的定義。然而無形無名的「道」無法用確 鑿的「名號」定義,故別立「稱謂」以指點描述;人即難於直截透過各種對「稱謂」的 學習與認識理解「道」,此即開啟「道」之特殊體證途徑。 目前學界對「境界型態」的論述甚深,卻較少具體描述人臻至「沖虛玄德」之境界 的過程,故筆者援引「統合內外的自然冥契類型」的理論,取其透過修為與體正合於 「道」之義,深論人由內即外的冥契過程。首先,作為修養主體之心先損之又損而回復 虛靈狀態,再統攝身體官能,使其應物而無累;其次,心依任體內之氣臻至虛靈靜妙而 周流不息,身體即超越「形」之窒礙,通體皆為「知常之明」的透亮遍顯,體現王弼所 論無形無名之「道」。 人在體道的境界中,心向外觀照,在天地萬物上,能遍知萬事運作之理與萬物生化 長養之性,又能隨順此性此理實踐出自然而然的相應行為;在人倫世界上,能崇本舉 末,把握各種儒家所正面肯認的倫理秩序與美善德行之本質,使本末一如。如此,心之 認識能力,可通透內外、活潑靈透地體現於對自身、對天地自然環境與人倫社會的觀照 與成全。 關鍵詞:王弼,知識,體證,冥契 * 初稿為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林麗真教授「王弼老學」課程學期報告,感謝林教授在報告撰寫期間 的引導,以及二位匿名審查人之指正,而能較完整地呈現此論題之問題意識與論述脈絡。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生,電子郵件信箱:nancy.18.10@.tw 清華學報 新42 卷第 2 期(民國 101 年 6 月)第 191~232 頁 192 清 華 學 報 一、前言 在王弼老學中,「知識論」(Epistemology) 為一隱而不顯的論題;目前學界對 老學知識論的研究多集中於《老子》,1 而《老子》相關論述亦開顯王弼知識論的 研究向度;民國以來,雖有出現老子「反智」與否的討論,2 但當代老學研究者常 對「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不得名曰微」3 而作為萬物根源之 「道」的把握方式,駁斥「反智」觀點,正面肯認老子對以「道」為究極知識的關 懷與論述;正如袁保新先生《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的殷殷探問: 1 近三十年學界對老學知識論的研究,多集中於老子,以臺灣期刊為例,從 1970 年到 2010 年近四 十年來凡九篇,為魏元珪,〈老子知識論問題之探討〉,《中國文化月刊》, 184 (臺中: 1995 ),頁 7-38 。沈清松,〈老子的知識論〉,《哲學與文化》,20.1 (臺北:1993 ),頁 98- 107 。毛忠民,〈老子知識學研究〉,《哲學論集》,25 (臺北:1991 ),頁1-36 。陳品卿,〈老 子的知識論〉,《師大學報》,34 (臺北:1989 ),頁 163-170 。嚴靈峰,〈老子的知識論〉, 《哲學與文化》,7.3 (臺北:1980 ),頁 15-18 。王邦雄:〈略論老子之知識論〉,《文藝復 興》,29 (臺北:1972 ),頁13-14 ,但王弼老學中之知識論向度卻較少被關注。 2 關於老子「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 論述,馮友蘭從「寡欲」的角度論曰:「為欲寡欲,故老 子亦反對知識。蓋(一)知識本身即一欲之對象;(二)知識能使吾人多之欲之對象因而使吾人 不知足;(三)知識能助吾人努力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