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废气治理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废水、废气治理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废水、废气治理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有限公司建设单位萍乡莲花县工业园(一)项目主办单位概况 (二) 法人代表概况 :,。担任有限公司。领导的班子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有限公司被萍乡市工商局行政管理局评为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萍乡莲花县工业园氯化物氯化物是指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氯化镁(MgCl2),氯化钙(CaCl2)等一些溶解度大的氯的化合物,其阴离子在水中以氯离子形式存在湍球吸收塔大气污染物(1)燃煤锅炉、干燥炉烟气: 配套建设燃煤锅炉(SHXIO-25/400一WII)1台,烘干炉两座;在满负荷1.973t/h,采用萍乡本地无烟块煤(含硫1%、灰份35%,热值5500kcal/kg)。燃煤锅炉、干燥炉共用一台机械引风机,引风量为30000 Nm3/h(可),主要污染因子为烟尘和SO。烟尘产生量为138kg/h,烟气中烟尘浓度约4600mg/Nm3;SO产生量为3 157kg/h,烟气中SO浓度约105g/Nm3。经脱处理后的烟气通过40米 (2)硫酸雾: 在中浸工序中会产生硫酸雾;硫酸储槽装料和反应加料时会产生无组织散逸出(10-20min)。影响范围主要在 (3)粉尘、扬尘: 项目大气污染物粉尘无组织排放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烘干破碎和细磨工序产①烘干破碎、磨粉、包装等工序产生的粉尘,建议采用布袋除尘器进行收尘处 ②各种车辆在材料和产品运输行驶中会产生一定的扬尘,可采用洒水方式来减 大气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一览表(以满负荷生产计算) 干燥炉、 中浸工序、 烟尘 4500 138.1l S02 1050 300 31.57 1.2 硫酸储槽装 料料、反应加料 硫酸雾 (在引风机 负压下 500) (在引风机负压下2) 四、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意义 1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重大技术经济政策,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状况、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限公司根据硫酸锌酸性浸出工艺特点,通过类比生产数据(下同)可知,压滤(中浸泥含水率37%,氧化渣含水率32%)是引起锌流失的主要原因。(锌含量为50.52%)用量15000t,其中有7578t锌随原料次氧化锌494.8t锌流失(流失率为总锌量6.4%);在置换精200吨金属锌粉置换中浸液中以硫酸镉存在的镉,过量置换压滤后,置194.4t金属锌(流失率为总锌量2.5%);资源的综合利用(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回用于燃煤烟气脱硫除尘,脱10m3/d,废水排放量为109 m3/d,为含悬浮物废水,经多级沉淀后外排,外排悬浮70mg/L: 环境空气在中浸生产工序中会产生硫酸雾、硫酸储槽装料和反应加料时会产生无组织散逸(10-20min)。影响范围主要500mg/Nm3,酸雾对人体危害极大。如依附于微小雾滴中的二氧化碳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使呼吸道内径狭窄;雾滴中的二氧化氮可引起急性哮喘病发作;高浓度的臭氧使肺部严重受损,使心血管、呼吸病患者病情加重等。长期吸入酸雾对幼儿、青少年的体质和生长发育都有一定影响。本报告对建设背景及必要性、指导思想、工艺技术及设备、建设条件、建材及动力供应、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卫生与生产安全、节约能源、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综合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报告的结论与建议。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宣传教育,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将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2.坚持依靠科技、优化结构。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提高技术进步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建设节约型、循环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约束问题。 3.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促进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利用的良性循

文档评论(0)

baibailiuli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