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讲.寻租理论及其在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应用.ppt

2讲.寻租理论及其在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讲.寻租理论及其在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应用

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 租的“含义”:历史演进1 “租”,也称“租金(Rent),其最初的经济含义是指使用土地而付给土地所有者的报酬,即地租。土地作为一种生产活动的投入要素,由于其具有天然不可毁灭的肥力(Richardo,1821),所以对土地使用需求往往大大超过对土地的供给,为获得土地的使用而付出的报酬往往与土地的供给无关。后来人们将土地具有的不可毁灭、不可再生特性引起的支付与供给无关的现象扩大到其它的生产要素上来,并且在“租”或“租金”前面加上了“经济”二字,即如果一种可供使用的资源或要素量长久地不受为使用这种资源或要素所作的支付报酬多寡的影响,那么这种支付的报酬就称作资源或要素的“准租金”或“准租”(Quaisi-Rent)”,准租金就会由于供给的扩大而趋于消失。 NEXT 租的“含义”:历史演进2 经济租和准租是现代自由竞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等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则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的配置和使用都达到了最佳状态,这是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和要素报酬对等,而不存在经济租或准租。然而,如果某个产业中生产要素支付高于其它生产中该生产要素的报酬,则该产业中就存在着该生产要素的经济租。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经济租的存在必然是该生产要素从其它无经济租(或经济租较低)的产业流入有经济租(或经济租较高)的产业,引起租的降低或消失,直至包含有正常利润和机会成本与支付的报酬相等为止。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系统中,某一种生产要素在某个产业的经济租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甚至可以是零。当它的经济租为正数时,则它在社会经济中的调整情况如上面分析;反之,当它的经济租为负数时,生产该产业中的生产要素就会流出该产业而流入到经济租为正数且较高的产业中去,直至经济处于新的均衡之中,这就是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作用原理:经济租诱使要素流动,价格是反映经济租情况的充分信息指标。然而,如果某一产业和生产要素存在经济租时,并且要素的所有者人为采取措施阻止要素的经济租金流失的垄断措施,那么这种活动便称为寻租(Rent-Seeking)活动 BACK 从看不见的手到看得见的手 尽管斯密、萨伊等人关于垄断的非市场自由竞争的论述很精彩,但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将注意力集中于队他“看不见的手”原理欣赏而无视他关于“看的见的手”的描述,他们这段描述和后来的学者将寻租描绘成是“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Magee,1984)是何其相似。新古典的学者们没有将古典学者的这些理论发展下来,而仅仅用严格的数学工具将古典学者的完全竞争理论一般化和模型化,这种做法满足了人们对完全竞争模型的自我欣赏之后,又回过头来思考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与方法,即完全竞争是否是经济学的标本,正如后来哈恩(Hahn)在评论的竞争均衡模型时指出:“我们几乎走到道路的尽头,但并没有到达我们预期豁然开朗的境地,部分原因是世界发生了变化,不现象过去那样分散,部分原因是我们所走的路太窄,很少考虑直到现在才感到必须穿越的尚未涉足的各种各样的领域。当然,我们已经到达一个整齐有序的地方。但是,事情似乎越来越是这样:我们不能在这里停止不前”(Hahn,1980)。 在新古典经济学盛行时期,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完全竞争模型的实用性是有限的,并且已经开始涉及垄断理论的研究。真正引起寻租成为一门学科的是有新古典方法对垄断损失计算引起的,新古典理论模型对偏离竞争造成的福利损失估计的非常小,只在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0.5%,这么点的福利损失显然是远远低于社会经济中的真实情况。对此蒙德尔(Mundell)批评道: “如果不对那些作为(垄断损失)研究的基础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的理论检验……人们自然就会得出结论说,经济学的作用已经变得可有可无(Mundell,1962)。 BACK 绝对效用、外部性与相对效用1 现代经济学对社会微观主体分析的一个最基本隐含假设,就是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行为以及其后果之间的彼此独立性,即各微观经济主体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其效用函数都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都是其消费商品或劳务以及利润绝对量的函数,这种用所消费商品或劳务以及利润绝对量来表示其消费效用,在本文中我们称之为绝对效用。 因为在真实的世界中,社会经济活动各个微观主体的行为以及其后果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在许多场合中,这种影响是不经过受影响者的同意而强加的,并且对受影响者造成实实在在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可以给受影响者带来好的影响,也可以给受影响者带来不好的影响。总之,只要这种影响确在事实上发生了,我们就说社会经济微观主体的行为之间发生了外部性。 NEXT 绝对效用、外部性与相对效用2 外部性理论从真实世界中的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出发,考察了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彼此影响与制约,这一点无疑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但是,外部性理论对行为结果的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