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小结.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小结

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小结[摘要] 目的:对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了解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以提高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共收到报告35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占总报告数的48.6%,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抗菌药的52.9%;中成药占总报告数的31.4%。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住院患者为主,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中成药为主,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大部分可以治愈,绝大部分对原疾病的治疗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以皮疹多见,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以“很可能”为主。结论:必须加强医务人员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对抗菌药、中成药的使用进行重点监测,对年龄、给药方式、遗传等易感因素足够重视,提高门诊患者的报告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b)-112-0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2]。它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并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3]。为做好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本文收集2008年1~12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各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35例。 1.2 方法 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提供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项目设置,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民族)、报告科室、过敏史、用药情况、程度、转归、对原疾病治疗的影响、主要不良反应症状、关联性评价等项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1.1 科别只有1份报告来自门诊患者,其他均为住院患者。 2.1.2 性别比药品不良反应的男女患者比例为15∶20。 2.1.3 年龄分布1~18岁10例,19~40岁9例,41~60岁5例,60岁以上11例。 2.1.4 民族汉族34例,壮族1例。 2.1.5 家族过敏史有家族史的2例,无家族史的13例,家族史不详的20例。 2.1.6 个人过敏史有过敏史的4例,无过敏史的19例,过敏史不详的12例。 2.1.7 状态新的6例,一般的29例。 2.1.8 转归治愈31例,好转4例。 2.1.9 对原疾病治疗的影响不明显的34例,病程延长的1例。 2.2 药物情况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抗菌药17例,占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总数的48.6%,其中,头孢菌素类9例,氟喹诺酮类4例,林可霉素类2例,阿奇霉素1例,氯霉素1例。另外,中成药类11例,占31.4%;生物制品(肽类)类3例,占8.6%;其他化学药品4例,占11.4%。 2.2.1 给药途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有3例是口服给药,其他32例为静脉滴注给药。 2.2.2 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2例,皮疹兼胃肠道反应1例,过敏样反应2例,寒战1例,先高热后寒战3例,晕厥1例,发热2例。 2.2.3 并用药物有7例有并用药物,有1例怀疑为多种药物联用。 2.2.4 关联性评价肯定4例,很可能18例,可能13例。 3 讨论 我院虽超额完成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所交给的任务(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任务为25例,我院共上报35例,完成率为132%),但作为一家综合性二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例数仍偏低,说明临床上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重视不够,必须加强其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抗菌药占报告总数的48.6%,与魏祖珊等[4]报道基本一致。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抗菌药的52.9%,中成药占总报告数的31.4%。在我国,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大量出现,这两类药物的使用日益广泛。由于生物和中药制剂组方上的复杂性,以及有效成分多为大分子物质,在临床应用时往往易产生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死亡[5-6]。因此,有必要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提高警惕,认识到生物和中药注射剂不但可以致敏,而且出现率不低,在使用时要重点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从药品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