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间质瘤CT诊断价值(附7例研究).docVIP

小肠间质瘤CT诊断价值(附7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肠间质瘤CT诊断价值(附7例研究)

小肠间质瘤CT诊断价值(附7例研究)[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85-0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已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被病理学家和临床医师所认同。由于小肠间质瘤发病率低,文献报道较少,故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小肠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CT的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1999年1月~2007年12月行CT检查并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小肠间质瘤(GIST)患者7例,7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74岁,平均49岁。病程20 d~13年。临床表现有消化道出血3例,上腹疼痛或不适1例,腹部包块2例,肠梗阻1例。 1.2 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Plus4 螺旋CT机。患者空腹并在检查2 h前分次饮水1 000 ml,使胃肠道充盈扩张。扫描管电压140 kV,管电流185 mA,5.0~7.5 mm层厚层距,螺距(pitch)=1.0。增强时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100 ml碘海醇,流率3 ml/s,分别于30、60 s进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检查范围视病情而定,部分做全腹部扫描。 2 结果 2.1 GIST的部位、性质 本组小肠间质瘤发生于十二指肠1例,空肠4例,回肠2例,经病理确诊良性2例,恶性4例,交界性1例。本组CT诊断良性间质瘤2例,恶性间质瘤4例,诊断为小肠淋巴瘤1例,与手术病理对照,良恶性判定符合率可达85%。 2.2 GIST的形态、大小 肿块形态多为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5例肿块边缘光滑或分叶,但无包膜。2例可见包膜。以肿块直径的最大径测量为统计,2例良性瘤的最小径约1 cm,最大径约5 cm,平均约3 cm;1例交界性瘤的直径约4.6 cm;4例恶性最小径约3 cm,最大径约12 cm。 2.3 GIST的密度、强化 平扫肿块实质部分与周围肠道密度基本相仿,CT值28~40 HU。2例良性,1例恶性呈均匀实质肿块;1例可见钙化;3例恶性肿块中央可见低密度液体和(或)气体影,其中2例可见气液平面,外周呈厚壁囊腔样改变。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呈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最高;肿块均匀强化少见(2例),大部分为不均匀强化(5例)。 2.4GIST的生长方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远处转移 3例边界清晰,均未见周围血管被包绕。4例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其中,1例直接侵犯周围血管,1例可见与肠道相通;另外1例表现为近端肠道不全梗阻,1例同时肝转移。3例恶性间质瘤发现肠系膜及腹膜广泛转移。本组无淋巴结转移病例。CT发现的征象与手术证实基本相符。 3 讨论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组织学呈现自梭形细胞到明显上皮样细胞的一个复杂形态学谱,肿瘤细胞均表达CD117被认为是其定义性的共同特征[1]。多见中老年,40岁以前少见,小肠间质瘤较胃恶性程度高[2]。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23~74岁,平均49岁;经病理确诊良性2例,恶性4例,交界性1例,与文献报道基本相同。临床症状主要有消化道出血、腹部触及肿块、肠梗阻,腹部疼痛或不适等,本组病例中有消化道出血3例,上腹疼痛或不适1例,腹部包块2例,肠梗阻1例。 小肠间质瘤发病较少,且具有其一定的特征性[3,4],本组7例GIST经CT扫描表现与文献报道基本符合,即肿瘤边缘多呈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态,当肿瘤5 cm时,肿瘤内常可见囊性变、坏死区,在CT增强扫描时呈不强化的低密度区,周围肿瘤部分有强化,但多低于门脉期肝脏密度,并可见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或呈浸润性生长。在GIST中钙化少见,本组病例仅见有1例肿瘤实质内钙化灶。文献报道发生在小肠的GIST,体积常较大,肿瘤内部除常见的囊性变及坏死区外,还常常可见肿瘤中央因与肠道相通而产生的气体影或气液平面。本组发生于小肠的间质瘤平均直径7.5 cm,直径大于10 cm者1例,肿瘤可见气体影或气液平面这一肿瘤与肠道相通征象,故这一征象可认为小肠GIST较有特征性的表现。 总之,由于以目前检查技术,小肠是内窥镜的盲区;特别在基层医院检查手段有限,X线消化道造影又无法获得更多信息[5],而CT检查能了解小肠间质瘤的大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判断有无转移等状况,对于帮助手术前评估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最终确诊需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检查。 [参考文献] [1]Fletcher CD, Berman JJ, Corless CL,et al. Diagno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