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韩国上林里铜剑和日本平原村铜镜论中国古代青铜工匠的-中国考古
从韩国上林里铜剑和日本平原村铜镜
论中国古代青铜工匠的两次东渡
白云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2015.08.007
[3] [4]
在人类历史上, 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作 行了讨论 。 1982 年,该文被译成日文发表 ,进
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 一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多样,但 上林里铜剑的出土地点位于全罗北道完
最根本的是人的移动,是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 州郡伊西面上林里三区(大兴洞) 的一个低矮
就东亚地区的中、 日、韩三国来说,各地之间的 丘陵的南坡上,东距全州市约 10 公里。 铜剑计
文化交流可能早在7000 年前的史前时代就已 26 件,是当地居民在种植苗木掘土时在地表以
出现,到公元前 10 世纪以后逐渐兴盛起来。 这 下0.6 米处偶然发现的。 据称发现时大致以剑
不仅有西周初年“箕子封于朝鲜”[1]等传说,而且 锋向东、剑柄向西的东西向水平放置,似乎是
有中国大陆稻作农耕技术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 捆扎成束埋藏,但附近未发现其他任何古代遗
列岛以及支石墓、瓮棺葬、青铜器和铁器等北进 迹和遗物。 这批铜剑除个别略有残缺外,保存
东渐的考古学证据[2] 。 不过,以往学术界关于东 基本完好,形制基本相同,其形制特征是:圆盘
亚各地文化交流的研究多滞留在考古资料的比 形凹面剑首;实心圆柱形剑茎,断面呈椭圆形,
较研究及其关联上, 而本文试图通过对韩国完 茎上有两道环状箍;“凹”字形剑格,较短宽,圆
州郡上林里发现的铜剑和日本福冈县平原 1 号 肩,断面略呈菱形;剑身中脊凸起有棱线,断面
墓出土铜镜的考察, 探寻中国古代青铜工匠东 略呈扁平菱形;两从略呈凹面,与锷之间略显
渡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问题。 分界的棱线;两锷大致平行,前部约三分之一
处开始略变窄,前部约六分之一处开始缓慢斜
一 从韩国上林里铜剑 收而成尖圆锋;剑首、剑茎、剑格和剑身通体铸
论战国时期铸剑工匠东渡朝鲜半岛 成(图一)。 这种铜剑,韩国学者称之为“ 中国式
铜剑”。 鉴于其基本特征是笠形圆首、“凹”字形
韩国上林里铜剑出土于 1975 年,是“ 中国 格、双箍柱茎,这里简称为“ 圆首双箍柱茎剑”。
式铜剑”在韩国首次成批发现。 当地学者全荣 其尺寸大小,最长者通长47.2 厘米(2 号剑),最
来将其整理后于 1976 年公布,并就有关问题进 短者通长44.4 厘米(7 号剑),通长平均45.9 厘
67
年 ·第 期
2015 8
米;剑首直径3.6~4 厘米,剑柄长8~9.3 厘米;剑 背景下江南地区吴、 越系民族海上活动的产
格长0.75~1.2、宽4.4~5.1、厚 1.4~1.8 厘米;剑身 物,是它们与朝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文化接触
根部宽3.8~4.3 厘米,平均宽4 厘米。 保存完整 的反映;从历史地理的视角看,全罗北道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