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管促销来电设电销商登记册.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规管促销来电设电销商登记册

【解牛集】 規管促銷來電 設電銷商登記冊 許佳龍 科大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教授 據警務處最新數據,今年首四個月,警方接獲的電話騙案宗數跟去年同期相 若,其中依然以「假冒官員」手法最普遍。除了電話騙案,促銷電話亦無日無 之,令人飽受滋擾,相信不少讀者都有同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5月中發表了 《加強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諮詢文件》(下簡稱《文件》,對如何規管人對人促 銷電話進行公眾諮詢。    《文件》列載了三個主要規管方案,包括一、由個別行業自行規管;二、透過 智能電話來電過濾應用程式攔截;三、設立拒收訊息登記冊。筆者認為,這三 方案都並非最理想。    業界自行規管不見成效    早於 2011年,電訊管理局便制定了「基準《人對人促銷電話實務守則》」(下稱 《基準守則》),其後,更聚焦四個行業──金融、保險、電訊及電話中心,商 經局出口鼓勵相關商會與業界採用《基準守則》的建議,包括明示致電時間、 電話促銷者身分,以及承諾遵從取消接收要求等。然而,問題並沒有得到解 決。每一天,促銷電話像無孔不入,不斷敲響市民的電話。    筆者不諱言指出,上述這種規管是一個錯誤做法。因為從經濟學視角分析便會 發現,人對人的電話促銷,關鍵點是增加了接收者的時間成本,浪費寶貴時間 去接收自己不想聽、也無需要的訊息。    商經局鼓勵業界採用《基準守則》的建議,只會進一步增加電話接收者的「負 擔」,因為以前接聽到這種開門見山的促銷電話,接收者可第一時間掛線,如今 反而聽到致電者自報姓名、所屬公司職員編號等訊息,才曉得來電者促銷的商 品,這樣一來,所花的接聽時間更多,浪費更多寶貴光陰,受到更大的滋擾和 反感。    很清楚,這種自行規管建議,恰恰是解決問題的錯誤方向,因為解決問題的根 本思維邏輯,是減少電話接聽者的時間成本,而非不減反增。難怪商經局於 2015年所做的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受訪者( 96%)認為,人對人促銷電話在 某程度上構成滋擾或帶來不便。」(《文件》‧1.9段)。    三方案都不理想    今次諮詢文件所提出的三個主要方案,第一個仍然是由業界自行規管。而且, 不遵行實務守則並不會招致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因此,從上文的闡述看到, 這絶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案。    再看第二個方案建議,即透過智能電話來電過濾應用程式進行攔截,政府可跟 被選定的軟件公司合作,改良來電過濾應用程式,並將收集到的促銷電話號碼 建立一個資料庫,有關應用程式收到有關來電,會提醒用戶決定是否攔截該來 電。    誠然,這個方案也有一個好處,因為來電過濾應用程式,可方便用戶馬上洞悉 到促銷來電,於這一刻即可決定是否攔截或接聽。記得多年前筆者在本欄發表 的一篇文章──《建「來電者名單」監管直接促銷》(刊2010年 12月 14 日), 極力提出採用「過濾」方式,而非「禁止」方式進行規管,把牽涉商業活動的 促銷電話一筆勾銷。    根據商經局的公眾調查,「有大約4%曾收到人對人促銷電話的受訪者認為,該 類電話曾為他們帶來好處,主要的好處是可以獲得較低價格或折扣;而有 10% 的受訪者曾因人對人促銷電話而進行商業交易。根據業界調查中受訪公司提供 的資料,人對人促銷電話的平均交易成功率為 13%」(《文件》,1.10段)。可見 的確也有市民通過這些拉生意的電話,購買直接促銷的商品。若採用拒收訊息 (DNC)登記冊的方式,去阻止人對人促銷電話,此舉也可能令到對電話促銷 感興趣的用戶,失去接收到相關訊息的機會。    「百度事件」足堪警惕    因此,採用「過濾」方式進行規管並不是壞事,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可行方 法。不過,問題是由業界來營運攔截促銷電話的過濾程式,並不一定妥當。最 近,由百度開發的「來電攔截」應用程式 DU Caller ,引發出對個人私隱的關 注。此程式不單設「逆向檢索」功能,更提供關鍵字搜尋電話號碼功能,容許 以人名、機構名稱等直接搜尋到電話號碼,使個人的私隱遭輕易外洩出去,就 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例子。    如果由業界公司來設立這個「來電攔截」應用程式,顯然便沒有辦法去規管到 這些私人公司如何保護這些電話號碼。若然這些電話輕易遭外洩,且牽涉到個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