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文化和家庭教育
国学文化与家庭教育;何为国学文化;什么是家庭教育;人皆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也;
人皆有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义也;
人皆有恭敬之心,恭敬之心,礼也;
人皆有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智也;
人皆有诚实之心,诚实之心,信也 。;什么是学校教育 ; 家训是家庭成员修身持家,自省自励的重要载体,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需要遵守的生活准则,中国古代的家训涉及修身、明德、励志、孝道、诚信、勤劳、节俭、耕读甚至包括官场潜规则等很多方面,是士大夫家族子女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家训源于家庭,演变扩散至家族,影响的后代子孙无以数计,那些著名的家训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历来重视家规家训的制订,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有100多种。;
中国人自古就从“齐家治国”的角度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国之根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养子必教,养子不教则害人害己害社会。宋代程颐说:“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明代方孝孺也说:“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成为我国历朝历代家规家训的主要内容。正因为如此,重德修身的古代家教家训传统才能在后世子孙中传承和发扬。曾子杀猪,孟母三迁等故事,老百姓至今都耳熟能详。;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都留有家训,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北齐颜之推,告诫子孙不可自恃门第,要摒弃骄逸怠惰陋习,写下洋洋洒洒二十篇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这本家训在后代传诵不息,被后世尊为“家训之祖”。颜之推的苦心没有白费,颜家子孙果然争气。他的孙子颜师古是唐朝的大学问家,五世孙又出了誉满书林的颜真卿和著名政治家颜杲(gǎo)卿。
;中国历代家训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
二? 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
痴心父母古来多,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但问题在于,如何去爱?单纯给与子女们提供物质财富,会使他们泯灭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创业的能力。因此,明智的父母,就要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留给子孙,把清白家风留给子孙,这才是无价之宝。那种只为子孙聚货敛财的愚蠢行为,遭到了有识之士的痛斥。父亲们告诫子女不要凭借祖上的余荫,而应奋发自立,要以自己的奋斗来实现人生价值。古人教子讲究“慈爱”,反对溺爱。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司马光亦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父母之爱需理智而有分寸,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爱之太殷,忧之太勤”,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骄狂的习性,甚至走向歧途,所以古人云:爱不可溺。;三? 、培养功业理想和淡泊襟怀。
中国古代家训对此颇多阐发。立志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做父母的,司马谈洒涕嘱子,要他完成续写《史记》的重任;岳母刺字于背,要儿子精忠报国。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与功业思想相辅相成。由于建功立业与功名富贵往往掺杂一处,而富贵之中又往往隐藏着人生的种种不幸,所以明哲保身,知足常乐又成了积极进取的调和剂。儒道互补昭示了一种巧妙的处世之道。淡泊宁静,是一种不鹜名利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生态度,明哲保身,有时是一种畏惧挫折逃避现实的处世思想,有时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父母最戒慎恐惧的,是子孙骄傲怠慢,好勇斗狠,结果招人嫉恨,惹祸上身,殃及家门。淡泊襟怀,是以宅心仁厚为基础,用仁爱姿态来面对复杂甚至残酷的现实。;四、 ?妥善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
每一个人都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交友接物,是一门高深学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朋友对自己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大,因此交友必须谨慎,分清损友益友;要见贤思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对别人不求全责备,对故人旧交,如果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能轻易抛弃。对所爱者要知其不足,对所憎者要见其长处。“和”是处友的基本准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流合污,而是要和衷共济,互相促进,实现崇高的理想。明代杨继盛告诫儿子:“拣着老实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你就与他肝胆相交,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你自然成个好人,不入下流也。”对于未喑世事的孩子,交上怎样的朋友会影响他一生。子曰“近君子,远小人。”当是指导孩子交友的基本原则。;五、明确读书治学的目的和方法。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知识分子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大济苍生,却并不是说学习好了就只求做官,谋取个人利益。有些人将追求高官厚禄当成读书的惟一目的,这就背离了孔子的本意。明代孙奇逢说:“古人读书,取科第犹第二事,全为明道理,做好人”。古人对读书的好处从多方面作过阐发,有的人指出读书在于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