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代盛行崑曲.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盛行崑曲

周代以前 周代 漢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近代 中國近代音樂的特徵是—西化。 * 中國古籍裡追記,黃帝曾命伶倫制定音律,這件事足於令我們推想,中國古時候音樂相當普及,合奏音樂發達,同時反映了樂器的製造已相當科學化。 不過,一直到殷商時代,音樂仍然以祭祀為中心,且以舞樂並存為主。 後人追繪的殷商時代出陣圖以祭祀為中心的舞樂。 八音齊奏,安和典雅。 周初創製雅樂,凡樂(民間音樂)也受到重視,此外,更將五聲音階擴充為七聲音階。 周公制禮作樂,設「大司樂」掌管樂政,是我國上古音樂文化的燦爛時期。 漢朝雜伎拓印圖。 由於春秋、戰國的戰亂及秦代的焚書坑儒,古樂大半失傳。因此,漢代統一後,設立「樂府」,致力於音樂的保存和發展。 張騫通西域後,橫吹、琵琶和箜篌等樂器傳入,中國由此開始吸收外國的音樂。 唐明皇御前演奏的女子隊架高敲奏的是方響(一種鐵琴)。 唐玄宗由於熱愛音樂,且能演奏、作曲,所以特別提倡音樂,設有教坊及梨園,以訓練樂人,可謂中國音樂的黃金時期。 由於唐朝的國力強盛,文化發達,鄰近諸國都派有留學生,我國音樂因而外傳,影響之大。 樂人與舞人才(陶俑)。 宋代的詞,即是當時盛行的歌曲,詞排即表示固定的曲調。也就是說,兩闕內容不但詞牌相同的詞,演唱實用相同的曲調,僅歌詞不同罷了。 此外,宋代興起的劇樂,對後世戲劇的發展影響頗大。 西廂記。 元朝的戲劇音樂是最值得一提的。 由於劇樂是承自宋朝之故,所以分成南、北兩派。由於元朝廢除了科舉,不用漢人為官,因而許多人轉向戲劇創作宣洩心中的情緒,產生了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及無數名劇,如「竇娥怨」、「琵琶記」、「西廂記」等。 京戲中的生角。 明、清兩代都以戲曲為主。 在明代發展成戈陽、崑山、餘姚、海鹽四大唱腔,其中崑山腔即明魏良輔所創之崑曲。 清代盛行崑曲,不但唱腔進步,伴奏樂器的種類也增加了,但是由於其內容太深奧,到了乾隆末期便逐漸衰微,取而代之的便是皮黃戲。皮黃戲的名稱乃來自它使用西皮、二黃的唱腔,由於此戲劇最早發跡於北京,故稱為京戲;又因此戲內容以宣揚忠孝節義之精神,足以代表我國的立國精神,且為一優美的藝術形式,所已被尊稱為國劇。 除戲曲外,明、清還有兩件音樂上的大事。第一件是:明代朱載堉首創「十二平均律」。第二件是:清康熙時中國第一部樂理書律呂正義出版。 京戲中的旦角。 散曲、雜戲↓發展成元「雜劇」 元朝北曲 尚雜劇 北宋 小令、南戲↓發展成元「傳奇」 元朝南曲 倡南戲 南宋 劇樂發展的簡表 戈陽腔 崑山腔↓魏良輔創 餘姚腔 海鹽腔 戈陽 崑山↓崑曲盛行於前 梆子 皮黃↓京戲(皮黃戲)取代崑曲而流行,後稱平劇、國劇。 清代四大唱腔 明代四大唱腔 明、清唱腔轉變的簡表 一、接觸時期: 傳教士利瑪竇呈國書給明神宗,貢品清單中有「西琴一張」,據推測應該為大鍵琴。 二、接受時期: 民國初年,學校中設「樂歌」一科,直到民國十一年才改稱「音樂」。多位歸國學者運用西方的音樂理論與技術,融合中國文化而創作音樂,奠定了我國現代音樂的基礎。對日抗戰時期,是中國多難的年代,卻也是音樂藝術上最輝煌的時代,創作了許多雄壯、慷慨的愛國歌曲。 三、發展時期: 民國三十八年至今,兩岸分峙五十年,在不同的政治理念下,音樂的發展逐形成顯著的差異。 *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