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文学2
第三章:中国近代文学思想及其流变 问题: 宋诗派的文学思想 湘乡派的文学思想 刘熙载文学思想中关于艺术创作规律的论述 何谓“同光体”?同光体诗派的文学思想 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的文学思想 龚自珍的文学思想 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 “诗界革命”有哪些主张? 近代小说理论的特点? 南社的性质及其文学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戏剧理论。 什么是宋诗派? 宋诗派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发其端是程恩泽,代表诗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标榜宋诗,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学诗先学为人,学古要立足于创造。其诗学观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基础上,强调以封建之道立身处世。 程恩泽(1785~1837)清代学者、官员,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贵州学政、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官至户部侍郎。熟通六艺,善考据,工诗,是近代宋诗运动之提倡者。有少量具有现实内容的作品,如《粤东杂感》等,但大量的是日常应酬和咏物写景之作。郑珍、何绍基、莫友芝都是他的门生,受到他学风和诗风的影响很深,而都能青胜于蓝。 “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诗派的活动。发起端是程恩泽,代表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金和。这一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反对“宗唐”。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他们在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养功力说,他们的诗学观念是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的基础上。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作诗共2800余首,其诗几乎可以作为学术文章来读,往往写得佶屈聱牙,毫无诗味。时人批评他说:“最喜客谈金石例,略嫌公少性情诗。” 论述宋诗运动的代表人物、理论主张和历史影响 1、“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这一诗派发端者是程恩泽(填空或单项),代表诗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金和。(多项) 2、理论主张: (1)这一派诗人,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多项)为宗,反对宗唐,开始时颇有一股要革新诗风的锐气。 (2)“宋诗运动”非常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诗要写出“真我”,诗要表现出自己的襟抱、性情,才能自成面目,自成一家。 (3)他们在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养功力说(填空),将诗文创作与为人品行联系起来,强调学诗先学为人。 (4)在学古与革新的关系上,“宋诗运动”也有很好的见解,认为学古要立足于创造,如果学古而事事仿古,食古不化,则必然无所成就,也没有所谓的革新。 (5)他们的诗学观,受政治地位和理学思想所制约。一方面强调诗自性情出,同时又说“性情又自学问出”,其诗学是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填空)诗教的基础上,在强调“立诚”、“真我”、“不俗”的同时,又强调诗必须恪守政教法规,不能有“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贬语”。(多项) 3、历史影响:在创作上,这一派诗人的诗作也多具有反映社会内容狭窄,在形式上刻意模仿宋诗,生涩奥衍的通病。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诗作也同中有异。写出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能体谅劳动人民疾苦、揭露所处时代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罪行的作品。 桐冈 郑珍 明月上冈头,绿坠一湖影。 来往不逢人,露下衣裳冷。 晚望 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湘乡派的文学思想: 湘乡派是鸦片战争前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曾国藩为其领袖,主要作家有“曾门四弟子”张裕钊、薛福成、吴汝纶和黎庶昌。他们以中兴桐城派为已任。 文学主张: 1、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明确提出“文章与世变相因” 的主张; 2、发展了理学家“穷理而致用”和桐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在鼓吹为学所谓“义理”、“经济”、“文章”、“多闻”四要端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3、在文学创作上,曾国藩等人更强调从理出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用理学统治文学的本意。曾国藩打着“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用以扩充《古文辞类纂》的界域。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的是湘乡派领袖曾国藩。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复杂,坚持程、朱道统的桐城派已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作为“桐城”末流的湘乡派作家拘泥桐城“义法”,索之一字一句,抱残守缺,逐渐消沉衰亡是历史必然。但这一时期,大多数桐城派作家都能坚持爱国主义立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