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坍江失地考.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坍江失地考

( ) 1999 年 9 月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Sep. , 1999  第 5 期 Journal of N anjing N o rm al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N o. 5 江苏坍江失地考 施和金 摘 要: 本文考察了江苏历史上的众多坍江事实, 并根据可靠数据作出统计, 认为 江苏省 1949 年建国前坍失的土地当在 160 万亩以上, 纠正了前人所说“坍失土地约 为 40 万亩左右”的不确之论, 为正确估价坍江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影 响, 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史实根据。 关键词: 江苏; 坍江; 土地损失 ( ) 中图分类号: K 928.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99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 两岸江堤多系泥沙堆积而成, 易被流水冲蚀; 加上江阔水丰, 流水动力 能量巨大, 因此历史上曾有多次坍江发生。特别是明清以来, 上至南京河段, 下至河口水域, 大 小坍江不计其数,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而其中最值得注 意的就是大量土地的坍失。土地坍失不但使广大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无地可耕, 无房 可住, 而且大批人员流离失所, 四处乞讨, 也给其它地区的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 此, 考察历史上因坍江失去多少土地, 就成了正确估价坍江社会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1976 年, 南纯先生在《地理知识》上发表了题为《江苏长江沿岸的坍江与治理》的文章, 其中说及 1949 年建国前江苏境内的坍地约为 40 多万亩。近年来, 坍江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 笔者 就坍失土地这个问题也作了一番调查研究, 以为建国前我省坍失土地远不止40 万亩, 兹申论 如下。 一、南京河段历史上坍失土地约 5 万亩 南京河段包括今江宁、江浦、六合、句容等县江岸, 而历史上江宁县又曾分为上元、江宁二 县, 故坍江之事与此数县有关。 相对来说, 南京河段处于江苏长江段上游, 河道形成较早, 约在六朝时江中已有许多沙洲 生成。这些沙洲因系江中泥沙堆积而成, 极不稳定, 所以见于记载的最早一次坍江, 也就发生在 (永昌为东晋元帝年号) 该河段中一个名叫茄子洲的沙洲上。《太平寰宇记》说: “永昌之初 , 其洲忽一 ( ) 日崩陷数里, 其形曲作九弯。”卷 90 这次崩岸规模虽不很大, 但在当时还不多见, 故颇为世人 关注而见载于史册。其后, 南京河段坍江有所增加, 宋人周应合所著《景定建康志》之《田赋志· ( ) 折帛钱》中就有“内除豁江坍”等钱一万多贯的记载 卷 40 。如果坍江不多, 当不至于要由朝廷 收稿日期: 1999 6 20 作者简介: 施和金, 男, 1944 年生, 南京师大历史社会学系教授; 南京 210097。 —119 — 来专门审批因坍江而减免的赋税。另一个可以证明宋代坍江增多的事例, 是六合长芦镇崇福寺 的迁移。康熙《六合县志·古迹》引《嘉定志》说: “崇福禅寺, 宋天圣间建, 在县南二十五里长芦 ( 镇。因江岸颓塌, 庙坏,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