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曲理论的计算机验证.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翘曲理论的计算机验证

第24卷 第5期 重庆建筑 大学学报 Vo1.24 No.5 2002年 1O月 Journal of Chongqin~Jianzhu University Oct.2O02 文章编号:1006—7329(2002)05一OO46—06 翘曲理论的计算机验证 李开禧, 王永华, 白洪源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 摘要:对翘曲理论中计算薄壁构件空间变形应力和位移的“动态坐标法”进行了大量的计 算机扫描验证,并与传统薄壁构件计算理论相比较.证明该方法是正确的,结果是可靠的。 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带来的计算效益和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述评。 关键词:翘曲理论;动态坐标法;薄壁构件 中图分类号:TU378.7 文献标识码:A “翘曲理论”…1是直接计算薄壁构件空间变形和应力分布的新理论,它是在改造“面内弯曲理 论”和“约束扭转理论”的基础上,统一按照内、外纵向力系平衡,重新设计表述内力和变形的工具: 弯矩矢量和转角向径,用来建立力系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关系,从而大幅度简化计算,很直观地描 述变形。它实质上是新一代薄壁杆件实用计算理论。 该理论把“平面弯曲理论”中横截面的纵向弯曲变形和“约束扭转理论”中横截面的横向扭转变 形泛称为翘曲变形,并把前两者视为加载条件符合一定要求时的特例,由此,按横截面纵向变形的 特征,称为“翘曲理论”。当截面发生纵向翘曲时在刚周边假定的前提下,横截面正投影绕一定点转 动,当加载形式沿杆长不变时,杆的变形特征是绕一根新的纵向轴线转动,因为横向变形有此特点, 故又称为“绕定轴转动理论”。薄壁杆件翘曲的计算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这根纵向转轴的位 置和相应的截面变形,这就需要重新架构一套计算方法,“动态坐标法” J正是适应这个需求而建立 起来的,它极大地简化了计算。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套非常有效的计算方法作为依托,“翘曲理论” 很难付诸实用,更难在工程应用中发挥效益。 “翘曲理论”是本文第一作者架构成功的.他在长期的研究和教学中已作过大量示例验证。和 现行理论相比较,当两理论的覆盖范围相同时,计算结果是完全相同的。本文二、三作者作为第一 作者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经过一个认识、提高过程。本文的任务是继续对各种形状的截面和 各种加载方式作用下产生的正应力,分别按照新旧两种理论进行计算机扫描验证,从大量数据的对 比中,再次说明,上述结论是正确的。 下面,我们先对“翘曲理论”的动态坐标法作一概要归纳。 1 动态坐标法概述 在翘曲理论中,把作用于横截面上的内、外纵向力系沿周边向指定点作力系简化,简化为作用 在各单肢板中线上的力矩 和作用于简化中心处的轴力Ⅳ,并把各力矩用与该单肢板中线方向相 同的双箭头矢量表示称为弯矩矢量。当截面上内、外纵向力系平衡时,按图1(a)、(b)所示的符号, 平衡方程为 Ni=P M1= M2= M3=鹏 (1) 式中:上角标 、e分别表示内、外弯矩矢量。 ¥收稿日期:2OO2—09—10 作者简介:李开禧(1935一),男,教授,博士导师,主要从事薄壁理论、钢结构稳定研究。 第5期 李开禧,等:翘曲理论的计算机验证 新方程和人们熟知的平衡方程 Ni=P M =M: =M; B‘=B (2) 是等价的,两者可理解为线性变换后的结果,包 括内外双力矩平衡方程 = 在内,都是可以 ·s 在方程组(1)中通过力的二次矩,即弯矩矢量对 点之矩的概念推导出来。但方程组(1)中,抛弃 了方程组(2)中需要的主坐标 ,Y和形心C,弯 心5,这是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益的原因之一。此 外,在求解方程组(1)的过程中,还巧妙地增加 顺周边依序迭代的措施,使未知力逐步消元,避 a)外弯矩矢量 b)内弯矩矢量 免联立求解,使计算过程一气呵成。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