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数学(文科)-人教A版-通用.ppt

第1单元-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数学(文科)-人教A版-通用.ppt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单元-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数学(文科)-人教A版-通用

新课标·人教A版;;;;;;;;;第1讲 集合及其运算;;第1讲 集合及其运算; 4. 集合有三种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常见结论 1.集合间的关系的几个重要结论: (1)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________A. (2)子集、真子集都有传递性,即若A?B,B?C,则A________C. (3)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有________个,真子集有________个,非空真子集有________个. 2.集合间运算的几个重要结论:A∪B=B?________;A∩B=A?________;?U(?UA)=________;?U(A∪B)=________________,?U(A∩B)=____________.;—— 疑 难 辨 析 ——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说明:A表示简单题,B表示中等题,C表示难题,考频分析2012年课标地区真题情况. ; ? 探究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点评 (1)本题要特别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即集合中的元素不存在两个相同的,在以字母参数给出的集合中,要求其中的任意两个元素都不能相等,当根据某些条件求出参数值后要检验集合中是否有相同的元素.(2)注意对空集的理解和认识,即在定义上空集是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而在具体问题中要针对实际情景去理解,如本题中的空集意义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解.;  归纳总结 ①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搞清楚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白集合的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集合. ②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是常见的错误. ③要弄清两个“关系”:“属于关系”是指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包含关系”是指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 探究点二 集合间基本关系的认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点评 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必须先化简集合,找出集合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元素的关系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在集合元素个数较少时,可用列举法写出所有子集.   归纳总结 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 ②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Venn图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 探究点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的求解  ;返回目录;  点评 集合有三种运算关系:交集、并集和补集,进行运算时,先将集合化简,再用数轴、图象或Venn图求得运算的结果.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思想方法1 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 ;  方法解读 解决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要抓住两点:(1)紧扣新定义.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之中,这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难点的关键所在;(2)用好集合的性质.集合的性质(概念、元素的性质、运算性质等)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的基础,也是突破口,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在关键之处用好集合的运算与性质. ;;;; 备选理由 集合的运算是集合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数学的必考点,例1通过对参数m的讨论,可以加深对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和集合的包含关系的理解;例2将集合问题与概率中的几何概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考查了集合知识,又考查了几何概率问题,体现了集合的“知识交汇点”的特点,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3.四种命题的关系:;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1.如果p?q,则p是q的____________条件. 2.如果q?p,则p是q的____________条件. 3. 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p?q,则p是q的____________条件,简称________条件. ;—— 疑 难 辨 析 ——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说明:A表示简单题,B表示中等题,C表示难题,考频分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