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时间、家族时间及民族史书写范式反思
民族时间、家族时间及民族史书写范式反思摘要:清末民初是我国民族史学奠基的时期,由于进化论的传人及内外交患的特殊历史环境,其时的民族史书写受到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因其“线性史观”的痕迹而受到质疑。近年来学界对于畲族、瑶族家族文书的收集、整理,为反思这一民族史书写范式提供了新的文献基础。畲族家族文书的修撰集中在明清时期,在文本结构上保存了盘瓠传说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这部分家族文书与瑶族文书相比对,可以发现二者相类似的叙述传说的“民族时间”;将其与讲述具体迁徙过程的“家族时间”相剥离,可以提供一个视角,供我们反思“历史的”、”现在的”二分法的局限,并进一步思考由“民族时间”、“家族时间”的维度重建民族史书写范式的可能。
关键词:畲族;瑶族;家族文书;民族时间;家族时间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3-0040-08
畲族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等地。畲族的族源及迁徙,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主要的论点有:畲族源自武陵蛮说;畲族源自东夷;畲族源自古代越族、蛮族、闽族;畲族为河南夷的一支;畲族自称“山哈”,源于古代的“山夏”。持不同观点的论者常常以古代文献(官修史书、志书及文人文集)、考古资料等与畲族家族历史文本互证,以建立现在的畲族族群与上古民族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民族史书写方式,根源于晚清时期的民族史家建构中国民族历史的诸多讨论。有史家据此认为,20世纪初在现代民族主义、进化史观影响下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接受了启蒙主义的叙述结构,将本来“有争议的民族建构”,书写成“一个同一的、在时间中不断演化的民族主体”。这样的反思,其“虚假的同一性”的指控尚需商榷,但所提示的“线性史观”的现象,则可以促使我们去发掘民族史书写中更多样化的可能性。
以畲族的民族史书写为例,南宋时,首次将“畲”字用来指代一个族群的名称,那时的“畲”人,和我们现在在闽东浙南看到的畲民,在怎样的程度上存在着族类的继承关系?畲民的家族文书,无论其以祖图、族谱或口传形态展现,我们只有详细考察其背后书写者所生存的历史时空背景,才能破除“历史的”、“现在的”二分法造成的民族史书写范式的局限。
一、畲民家族文本的分类与结构
20世纪初,以浮云(魏兰)的《畲客风俗》,沈作乾的《畲民调查记》,史图博、李化民的《敕木山畲民调查记》为代表的研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研究者开始对畲民家族文本进行持续收集和研究工作。如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在1956年进行民族识别工作时收集的闽东、浙南为主的十余部畲民族谱,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了《畲族史稿》。蓝炯熹的《畲民家族文化》在阅读大量畲民家谱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分析了包括畲民谱牒在内的畲民家族文化。《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中提供了现在闽东地区畲民家族文本的藏谱情况并介绍了140余部畲民族谱的情况。由朱洪、李筱文编著的《广东畲族古籍资料汇编》收集了包括祖图叙文和族谱在内的十余部畲民家族文书。邱国珍撰著的《浙江畲族史》中在讨论浙江丽水、温州等地的畲民的历史迁徙过程时,也叙及百余部相关的畲民家谱。2010年由福建少数民族古籍丛书编委会编辑出版的《福建少数民族古籍丛书·畲族卷——家族谱牒(上)》,全景式地收录了来自金门、福安、罗源、永安、宁化、惠安、侯官、福鼎等地的15部较为完整的畲族家族文书。本文对于畲民家族文书的分析,即主要建立在这本资料汇编,以及目前在闽东、浙南、漳州、泉州等地所收集到的70余部较有代表性的畲民家族文书之上。
目前所能见到的版本较早的畲民家族文书,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三明尤溪后坪村的《钟氏族谱》和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抄本形式留存的《惠安丰山雷氏族谱》,畲民家族文书的修撰集中出现在道光、同治和光绪年间。因族谱的编纂需要一定的儒化背景,祖图往往是畲民家族文本中较为早期的形态。以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藏的宁德涤头《雷氏祖图》为例,这样的家族文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写有“清道”、“代天征番有功招为驸马”、“原序”和“敕书”的布幡,长达十几米的彩绘祖图。其中“原序”和“敕书”与祖图的绘画内容相呼应,共同讲叙始祖盘瓠的传说源流。而以族谱形式出现的畲民家族文本,在“序言”的部分加入对始祖盘瓠的追叙。乾隆二十八年,惠安丰山雷氏八世雷信国主持编修族谱时,向撰稿人塾师陈雪观出示家族保存的雍正十年(1732)“始祖本真影像”,陈雪观“就影像行事,搜寻载籍史册,合数书而参稽之”,内容由谱序、始祖序、先祖形象序末、抄白、世系、墓志铭等部分组成,其中“始祖序”的部分为盘瓠祖先传说,“先祖形象序末”与宁德潦头“敕书”内容相类,“抄白”的部分则分别记录了后汉乾祐、后周显德、大明永乐和正统七年畲人钟、蓝、雷三姓助兵平叛之事。泉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