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重点基础材料重点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引.doc

01重点基础材料重点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引.doc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重点基础材料重点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引

附件11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提升大宗基础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着力解决重点基础材料产业面临的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通过基础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重点突破,实现重点基础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效低碳生产。提升我国基础材料产业整体竞争力,满足我国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急需,为我国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竞争提供支撑,实现我国材料产业由大变强、材料技术由跟跑型为主向并行和领跑型转变。通过本专项的实施,重点基础材料高端产品平均占比提高15%~20%,带动支撑30~50万亿元规模的基础材料产业发展,减少碳排放5亿吨/年。 本重点专项按照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6个方向,共部署31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 - 2020年)。 1. 绿色化与智能化钢铁制造流程 1.1钢铁流程关键要素的协同优化和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冶金工程流程学的钢铁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协同机制、能源转换及综合能效提升规律;发展基于工序功能耦合匹配及界面/亚界面重构理论的炼铁-炼钢和连铸-轧制各区段智能化调控技术;研究钢材定制化生产与窄窗口智能化控制机理;开发多工序优化组合、不同工序生产节奏动态有序匹配和低成本的钢水质量窄窗口智能化稳定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发展基于能量流网络模型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智能协同调配技术及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通过应用基础研究,形成钢铁制造流程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协同理论。通过钢铁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技术集成开发、应用,钢铁流程能效由目前的45%左右提高到55%,吨钢能耗比2015年降低8%,吨钢气体污染物排放比2015年降低30%。为显著提升钢材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扩大钢材的品牌增值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1.2扁平材全流程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发面向产品价值链协同制造模式、智能化生产动态排程等钢材定制化生产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产品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控、诊断与优化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多工序协调匹配与质量窄窗口智能化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产品加工过程温控-变形耦合-性能匹配及表面质量控制智能化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近终型、低温增塑、变厚度与复合轧制及热处理技术。 考核指标:通过全流程智能化技术开发、应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控制,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生产效率提高10%,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以信息深度感知、智慧优化决策和精准控制执行为特征的扁平材智能化工厂样板,形成典型产品全流程智能化协同控制的成果包;显著提升钢材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产品性能波动减少20%,扩大钢材的品牌增值;关键技术研发形成应用示范。 1.3长型材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发长型材连铸恒温、恒量出坯与轧制节奏匹配的智能化控制、长型材炼钢-轧制全过程负能制造、多工序生产成本综合优化、基于大数据的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耦合及产品多等级质量控制等钢材定制化生产与窄窗口智能化控制技术,并应用示范;研究全废钢电炉连续加料-快速熔炼应用基础,开发短流程电炉冶炼和全废钢电炉连续加料-快速熔炼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实现长型材生产智能化控制,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规模化直轧率不小于95%,同类型长型材轧钢工序吨钢能耗降低20公斤标煤,长型材炼钢-轧制全过程吨钢能耗小于零;显著提升钢材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扩大钢材的品牌增值。全废钢电炉实现连续加料、快速熔炼,建立环境友好型电炉短流程示范。 1.4钢铁流程绿色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矿相结构及高效成矿机理、结焦过程胶质体快速形成的传热传质规律和基于大数据的高炉低能耗热状态形成机理,开发基于高效低耗的烧结、焦化和炼铁绿色化技术;开发低漏风率、少烟气量和低返矿率的烧结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烧结过程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与代谢轨迹,开发其过程烟气选择性循环的烧结多污染物深度脱除及其相关副产物的资源化技术与应用示范;开发资源节约型高耐蚀、除雾霾抗菌涂镀技术。 考核指标:通过钢铁流程绿色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为高效低耗冶金绿色化生产和多种污染物脱除及资源化提供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