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传》看春秋时期赋诗文化及其兴起原因.PDFVIP

从《左传》看春秋时期赋诗文化及其兴起原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左传》看春秋时期赋诗文化及其兴起原因

从《左传》看春秋时期赋诗文化及其兴起原因 李博伦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82 ) 摘要: 《左传》赋诗是《左传》中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前人对此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重点关注 赋诗兴起原因的则相对较少。本文从诗义的扩展和霸权对文化的选择两个角度入手,通过对赋诗兴起过程 的梳理以探讨春秋时期赋诗兴起之原因。 笔者认为,赋诗从形式上继承了西周的典礼性用诗,但其兴起的关键一步则是对引诗诗义扩展的继承, 这促使赋诗的诗义实现多样化,应用也更加灵活,为其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霸主由于其称霸的需要 (具体来说即对礼乐的尊崇,对政治话语的掌控)以及诗在现实政治中的巨大作用而选择用赋诗来进行政 治外交活动,这也是赋诗兴起的一个直接原因——为现实政治服务。 综上而言,在尊崇礼乐的大背景下,诗义的扩展作为赋诗兴起的基础,与霸权对赋诗的需要共同推动 了赋诗的兴起。 关键词:赋诗;引诗; 诗义的扩展;霸权; 礼乐 中图分类号:K204.3 文献标识码:A 一、赋诗情况简介 赋诗之风起于僖公二十三年,终于定公四年,绵延134 年之久。赋诗是春秋时期特别是 后期外交宴飨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各国几乎都有赋诗之记录。其在襄昭时期达到其极盛, 之后便迅速衰落。赋诗继承了西周典礼性用诗的形式与引诗对诗义的扩展,作为一种创新的 用诗形式在春秋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主流政治语言,赋诗大量出现于外 交宴飨等场合,对春秋时期的霸权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笔者要对本文所探讨的赋诗概念做一界定。杨伯峻先生在《春秋左传注》中说:“《左 传》记赋诗者始于此(僖公二十三年),而终于定四年秦哀公之赋《无衣》。始于此,非前 此无赋诗者,盖不足记也,终于定四年者,盖其时赋诗之风渐衰,后竟成绝响矣。”1 那么僖公二十三年之前有没有赋诗?答案是肯定的。从《左传》文本来看,僖公二十三 年之前出现“赋”字共有六次(有两次是在一条中出现的)。那么杨伯峻先生为什么又说它 们“不足记”而以僖公二十三年为赋诗之始呢?这就需要对两种不同的“赋诗”做一区分。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五次赋诗的具体情况。 《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 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左传·隐公三年》: 卫庄公娶于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左传·闵公二年》: 1 《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三年》P410 - 1 - 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 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 人》。 《左传·僖公五年》: (士蒍)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2 郑玄曰:“赋者或造篇,或诵古。”造篇即创作,诵古即诵已有之诗,亦即引用之意。 3 很明显,以上五次赋诗,都是“造篇”之例。说详《春秋左传注》。其中僖公五年士蒍之 赋略为复杂,”前半句《史记·晋世家》与《邶风·旄丘》皆作“狐裘蒙茸”,而后两句不 见于今本《诗经》,可作为诵古之例,但后两句皆不见于今本《诗经》,疑为士蒍随事而续 作,即兴而赋。 这样看来,“不足记”的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即两者性质不同。僖公二十三年之前的赋 4 诗即为创作 ,而僖公二十三年秦穆公飨重耳时两人之赋诗则明显是引用的范畴,这就是本 文要讨论的,作为“诵古”的赋诗(以下简称赋诗)。 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周王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被打破;而随着诸侯谋霸与政治霸权的转 移,作为统治秩序的礼乐也随之转移。在这种政治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赋诗,其集结与流传 必然成为政治推动的产物,则其本身必然带有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