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2012复习资料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外科学2012复习资料课件

 1.外科发展简史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膏梁之变,足生大丁(丁与疔同)”等,并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龚庆宣所撰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问世。   ()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许多简易有效的医方与外治方法。他提出用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提出用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了用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和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   ()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病专著。   ()吴师机的《理瀹骈文》,载方1500余首,以膏药疗法为主,治病范围遍及内、外、妇、儿、伤、五官等科。 (9)陈司成《霉疮秘录》 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 (10)汉末华佗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流派   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是明清时期的正宗派和全生派、心得派。   (1)“正宗派”以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其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   (2)“全生派”以清·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为代表。其主要学术思想为“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   (3)“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用三焦辨证揭示了外科病因与发病部位的规律,指出:“疡科之症,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湿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俱发于中也。”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学命名、基本术语及病因病理   1.疾病命名原则   外科疾病的命名虽然繁多,但从其命名方法来看,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一般是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命名的。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疗、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2.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   顺证:“顺”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顺证”。   逆证:“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称为“逆证”。 ①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 ②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 ③脾善: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调。 ④肺善:声音响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 ⑤肾善:身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2)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表示预后较差。 ①心恶:神志昏糊,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 ②肝恶: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 ③脾恶: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 ④肺恶:皮肤枯槁,痰多音暗,呼吸喘急,鼻翼煽动。 ⑤肾恶: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 ⑥脏腑败坏: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 ⑦气血衰竭(阳脱):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 ★8.如何辨别疮疡的顺证和逆证? (2)顺证:初起疮顶高突,红肿疼痛,根脚不散;脓成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溃后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肿消痛减;收口期疮面红活,新肉易生,疮口易敛。逆证:初起疮顶乎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脓成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血水,肿痛不减;收口期脓稀淋漓,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难敛。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致病因素1.外感六淫致病风、寒、暑、湿、燥、火。   2.情志内伤致病3.饮食不节致病4.外来伤害致病5.劳伤虚损致病主要是指过度劳力、劳神、房事过度等因素。   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特殊之毒除虫毒、蛇毒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