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原则.ppt

  1.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原则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结构形式 李薇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满足的要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全面代替常规的二次设备 微机保护的软、硬件设置既要与监控系统相对独立又要相互协调。 保护与测控单元的接口可采用串口、现场总线、以太网等多种形式 功能和配置应满足无人值班的要求 应具备可靠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标准化程度和开放性能 系统应充分利用数字通信的优势,实现数据共享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必须统一规划和进行。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 集中式结构 分层分布式系统集中组屏的结构形式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和分布分散式结构形式 集中式结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能及时采集变电站中各种模拟量、开关量,完成对变电站的数据采集、实时监控、制表、打印、事件顺序记录等功能 能完成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进出线的保护任务 系统具有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 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大大节省占地面积 造价低,实用性强,适合小型变电站的新建和改造。 集中式结构存在的缺点 每台计算机的功能较集中,如果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影响面大。因此必须采用双机并联运行的结构才能提高可靠性。 所使用的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麻烦。 组态不灵活,对不同主接线或不同规模的变电站,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工作量大,不利于批量生产。 集中式保护与传统保护相比不直观,调试和维护不方便,程序设计麻烦,只适合于保护算法比较简单的情况。 分层分布式系统集中组屏的结构形式 分布式结构:在结构上采用主、从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块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 整个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可分为三层,即变电层、单元层(或间隔层)和设备层。 分层分布式集中组屏结构的主要特点 由于分层分布式结构的配置在功能上采用可以下放尽量下放的原则,凡是可以就地完成的功能决不依赖通信网,任一部分设备出现故障只影响局部,大大提供了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同时软件比较简单,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强,节约投资,减少维护工作量。 继电保护相对独立。 具有与系统控制中心通信功能。 工作环境良好,管理维护方便。 主要缺点是,安装时需要的控制电缆较多。 分布分散式结构的主要特点 变电站间隔层在站内按间隔分布式配置。 由于安装在开关柜的保护与测控单元在开关柜出厂前已由厂家安装和调试完毕,加之敷设电缆的数量大大减少,因此简化了现场施工、安装和调试工作。 由于分散分布结构,各单元分散安装,减少了电流互感器的负担,各模块与监控机之间通过局域网与现场总线连接,组态灵活,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和分布分散式结构形式 将配电线路的保护和测控单元 分散安装在开关柜内,而高压线路保护和主变保护装置等仍采用集中组屏的系统结构,称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结构。 继电保护和微机监控的发展趋势 中低压保护走向功能综合,分散就地安装 二次设备面向对象--电力系统间隔的设计 对高压系统,保护强调完全独立 测控系统按间隔设计,分散至间隔单元布置 测控单元应直接连至变电站主网系统 三种布置:就地.小间和控制室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要实现 随时在线监视电网的运行参数、设备运行状态;自检、自诊断设备本身的异常运行,发现变电站设备异常变化或装置内部异常时,立即自动报警并闭锁相应的出口,以防止事态扩大。 电网出现事故时,快速采样、判断、决策,迅速隔离和消除故障,将故障限制在最小范围。 完成变电站运行参数在线计算、存储、统计、分析报表和远传,保证自动和遥控调整电能质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各电压等级变电站中的具体实现 ◆ 220/500KV变电站的典型配置 ◆ 110KV变电站的典型配置 ◆ 110KV变电站网络层主网的选择--LonWorks ◆ 相关图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从集中控制功能分散型向全分散网络型发展 开发标准型的软、硬件平台 从计算机控制向综合智能控制发展 保护与控制装置向户外型演变 从屏幕数据监视向多媒体监视发展 实现纵向和横向综合 控制网与传统数据网比较 1 装置间经常可靠和安全的通信 2 报文格式一般较短 3 每个装置对等的功能性 现场总线与RS232、RS485的本质区别 RS232、RS485只能代表通信的物理介质层和链路层,如果要实现 数据的双向访问,就必须自己编写通信应用程序,但这种程序多数 都不符合ISO/OSI的规范,因此,通用性不强。 在RS232、RS485设备联成的设备网中,如果设备数量超过2台,就 必须使用RS485做通信介质,采用半双工方式。 RS485网的设备间通信只能采用主从式网络或环形网络。采用主从 式网络只允许有一台主设备。采用环形网络的设备通过令牌形式 获得总线控制权。 采用RS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