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课件
课堂检测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 或: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参考答案示例:本诗刻画了一个 ( )形象.萤虫飞回休息,说明( ),主人公借着缝制衣 服来打发时光,表现( ). 诗人借( )这样一个形象抒发 了自己内心的( ). 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后文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中形象”这个中心来写。最后点明了诗人写作的用意. 思妇 夜已经很深了 对爱人的思念 思妇 苦闷 三四两句,写出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形象。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热衷归隐,不迷恋世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2.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1、坞:山坳。 2、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 唐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 诗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 从“征衣未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何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地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现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 4.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描写了一幅花飞舞铺满小径,溪中荷叶密密相依,笋根悄悄探头,沙上野鸭母子相依而眠的生动、温馨、祥和、静谧的暮春晚景图。 【现场答案】 分析:该答案可得3分。它很符合这种题的答题模式:描述画面景色+画面特点。且较准确,但未按题干要求:简括。语言稍显啰嗦。 【正确答案】①描写了一幅初夏(暮春)郊野安详、静谧的图景。②杨花飞舞铺满小径,溪中荷叶密密相依,笋根悄悄探头,沙上野鸭母子相依而眠。③表现了作者 定居之后闲适愉悦的心情。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画面大概是:①这画面呈现出的是秋季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②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从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中任选其一,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