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材料规范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材料规范 铝挤型 铝合金材料常用的规范有下列数种,目前国内挤型业使用较普及的规范为JIS规范及ASTM规范。 AA规范—美国铝合金属协会规格。 ASTM规范—美国材料试验协会规格。 BS规范—英国国家规格。 DIN规范—德国国家规格。 JIS规范—日本工业规格。 ASTM规范之铝合金分类 在ASTM规范中,将铝及铝合金材料区分为九大类,并以四位数字编号表示,如下: 1000号系;表示纯度99%以上之纯铝。 2000号系;表示铝、铜系铝合金。 3000号系;表示铝、锰系铝合金。 4000号系;表示铝、硅系铝合金。 5000号系;表示铝、镁系铝合金。 6000号系;表示铝、镁、硅系铝合金。 7000号系;表示铝、锌、镁系或铝、锌、镁、铜系铝合金。 8000号系;表示上述以外之其他系列铝合金。 9000号系;备用之分类号。 四位数字含义说明如下: 第1位数字代表铝及铝合金之类别。 第2位数字: 在1000号系中: 0表示有自然之不纯物的限定。 1-9表示一种或多种不纯物或合金元素在炼制过程中特别控制含量。 在2000-8000号系中: 0表示基本合金。 1-9表示经过改良之合金。 第3.4位数字: 在1000号系中表示小数点以下之纯度值。 在2000-8000号系中无特殊含义,仅区分第1位数字所代表之不同成份之合金。 JIS规范之铝合金分类 在JIS规范中,将铝及铝合金材料区分为九大类,并以五码表示。五码后面再加注一至三码之形状记号。如下: 第一码以英文字母A表示铝材。 第二-五码为材料编号与AA规范相同,分为九大类,并以四位数字表示。但第三码以N表示时,代表为日本独特之合金。 第六-八码为形状及制造记号: BD—引拔棒(精抽棒)。 BE—押出棒(挤型棒)。 TD—引拔无缝管(精抽无缝管)。 TE—押出无缝管(挤型无缝管)。 TW—熔接管(有缝管)。 P—板材。 PC—合成板材。 S—押出型材(挤型材)。 PB—导体板。 SB—对体形材。 TB—导体管。 范例: A 7 N 0 1 B E -- T 5 3 处理别 挤型棒 材料编号 铝合金 型状记号后加注S表示特殊级。 三、材质记号 铝及铝合金经挤压成型后,经不同的加工制程或不同的热处理制程或加工制程及热处理制程混合之制程,在机械强度或特性上有明显之差异。材质记号代表铝及铝合金之加工制程或热处理制程,即工作物最终之性质要求。材质记号为单一英文字母,接于材料编号之后,中间以“一”号连接,其后并可加一位或数字阿拉伯数字,代表不同的加工制程流程或热处理流程。 基本材质记号 F:经挤压成型即可;挤锭经挤压成型后再经轻微拉直(或不拉),即为成品,不经任何加工制程及热处理制程,亦无特别之机械性能或特性要求。 O:经退火热处理制程;挤锭经挤压成型后或加工完成后再经退火热处理制程,将工作物处理成最软、最具延展性及尺寸稳定性状态。 W:经固溶处理后之不稳定状态;7000系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于室温中即开始产生自然时效效应,且无法于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而呈不安定状态。于W材质记号之后应再标示工作物经固溶处理后,放置置时间的时数或天数W12H或W2天。 H:经应变加工处理(冷作加工);仅用于不可热处理之1000、3000、5000系铝合金,其机械性质及特性随应变加工量程度而改变。应变加工后也可以用热处理制程,改善机械强度或改良韧性或增加安定性。 T:经热处制程至安定状态;挤锭挤压成型后或加工完成后,将工作物经热处理制程,提高机械强度。用于2000、6000、7000系铝合金,也同时伴随应变加工(冷作加工)制程,使机械强度再提高。 H之细分记号 H材质记号细分为H1、H2、H3三类,每类材质记号再细分成1-9九种,其含义如下: H1:经应变加工硬化制程 H11:经应变加工硬化至1/8硬,抗拉强度介于O材与H12中间。 H12:经应变加工硬化至1/4硬 ,抗拉强度介于O材与H14中间。 H13:经应变加工硬化至3/8硬 ,抗拉强度介于H12与H14中间。 H14:经应变加工硬化至1/2硬 ,抗拉强度介于O材与H18中间。 H15:经应变加工硬化至5/8硬,抗拉强度介于H14与H16中间。 H16:经应变加工硬化至3/4硬,抗拉强度介于H14与H18中间。 H17:经应变加工硬化至7/8硬,抗拉强度介于H16与H18中间。 H18:经应变加工硬化且断面积缩减率为75%。 H19:经应变加工硬化且断面积缩减率为75%以上。 H2:经应变加工硬化制程再经部份退火处理,使机械强度降低少许,以提高其韧性及伸长率。在相同材质时,H2材之抗拉强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