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症状和预防.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症状和预防

布病的特点及预防 本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引起流产、不育及多种组织器官的炎症、坏死及肉芽肿. 布病分析 易感布病的动物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易感,最易发病的是羊、牛,猪、鹿及人。试验动物中豚鼠,小鼠和鸽最易感,家兔次之。人对各型菌的易感性依次为羊型、猪型、牛型。雌性比雄性易感,青壮年比幼、老龄易感。 布病的传染源 患病及带菌动物,特别是受感染孕畜,其流产及分娩时排泄大量病原造成污染,传播本病。 对人来讲,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牛是主要传染源,猪是散发性布病传染源。 布氏杆菌病可由直接接触受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羊奶或食入含有活的布氏杆菌的奶制品(如黄油和奶酪)而引起。罕有人与人间传播者。本病以农村较多,是肉制品加工者、兽医、农民和牧民的职业病 传播途径: 多途径、多方式传播,可经消化道(最常见)、呼吸道、皮肤、粘膜感染、交媾 。人有80~90﹪为皮肤感染。吸血昆虫(蜱的叮咬,在蜱体内存活时间较长 )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皮毛工人及实验室人员。 布病的发病机理: 侵入——淋巴结——被吞噬——胞内繁殖——原发病灶 ——再次进入血液——菌血症——临诊症状,同时又被吞噬——再次菌血症——散布至各组织器官——败血症或毒血症;同时随粪、尿排出。少数动物可清除病原体不引起病变,细菌常在48h内死亡,而大多数则通常终生带菌,生存于单核吞噬系统及乳房。 布病流行特点: 在动物中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产仔季节。人则表现为职业性。新疫区及初次怀孕感染者表现为流产,老疫区及流产后再次怀孕时表现胎衣不下 布病的症状表现: 牛、猪、羊最容易看到的症状是流产,但既无特异性,也非必然性.主要表现神郁、食减、起卧不安,外生殖道及乳房发炎,表现肿胀、潮红、粘膜上有粟粒状结节,并排出淡黄、灰白、灰褐色、粘脓性污浊分泌物,2-3天后产出死胎或弱胎。流产后排出暗红、灰白色粘液,腥臭。 牛多发生在孕后6-8个月,羊多在3-4个月,猪多在1-3个月。 布病的预防: 淘汰阳性动物,使之净化。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本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即将牲畜隔离饲养两个月,同时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查,全群两次免疫生物学检查为阴性者,才可以与原有牲畜接触。清净的畜群,还应定期检疫(至少每年一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也可将查出的阳性畜隔离饲养,继续利用,阴性者作为假定健康畜继续观察检疫,经1年以上无阳性 (初期1个月检查1次,2~3次后,可6个月检查1次) 出现者,且已正常分娩,即可认为是无病牛群。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