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八景诗歌.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安八景诗歌

长安八景诗歌 篇一:诗词与渭河文化 诗词与渭河文化(图) 华夏经纬网2009-03-23 10:27:07 字号:小 大 重要航道 历史上的渭河曾经是重要的航道,有过“一泓清波,鸟欢鱼跃,百舸争流”的怡人景象。秦穆公十三年,就曾“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输粟济晋救灾,史称“泛舟之役”。此后,历代都以渭河为贡道;汉唐时期,江南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都是溯黄河而上,转渭河运入长安。由于渭河与长安的密切关系,贾岛才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佳句,而近人徐世昌也有“渭水桥边独倚阑,望中原是古长安”的吟唱;温庭筠的《渭上题三首》曰:“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可以想见,当时的渭河真可谓烟波浩荡、白帆点点、荷苇无边、渔舟唱晚。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吟诵过“江南好”的白居易也曾赞渭河“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忍不住也要“偶持一竹竿,悬钓在其旁”了。冷朝阳诗曰:“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 由于船运的发达,北宋时,渭河流域的造船业兴旺。资料记载,如今眉县的斜峪关曾经是北宋时期重要的造船基地,年造木船600多艘。元代王冕《渭河道中》曰:“平地连沧海,孤城带渭河。行人俱汉语,舟子半吴歌。野草惊秋短,鲂鱼出水多。”宽广的水面,丰饶的物产,充满生机的虫鸣鸟翔,渭河流域呈现着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胜景图。据媒体报道,2008年9月2日,在临潼以北的渭河古河道发现了一只载煤的古沉船,船宽3米,长20米,称得上是古时的一只“巨轮”了。经初步推断,此“巨轮”的年代大约是在宋元以后的明代,其发现真实地印证了渭河船运的历史状况。由于当时渭河水量充沛,不仅长安往下游行船便利,就是逆流而上,也可行舟。民国年间诗人杨景熙有诗云:”闲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一帆风顺达千里,东走西安荡轻舟。”说明民国年间,起码渭河的中游,是可以行船的。 有船,就得有渡口,“咸阳古渡”便是渭河的著名景观之一。明代马中锡有诗:“野色茫茫接渭川,百鸥飞进水接天。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夕阳渡口船。”清人朱 集义诗画俱佳,他在《渭阳古渡》的画上题文曰:“轱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 鲤,沉浮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碧波之上。樵士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歌苎斗草,曲唱采莲,助诗家无限精神,是为一景。”有河必有桥,渭河之桥始于咸阳。汉唐时,有渭河三桥:东渭桥,中渭桥,西渭桥。李频在《东渭桥晚眺》中写道:“秦地有吴舟,千樯渭曲头。人当及照立,水彻故乡流。”李频的家乡在烟水江南,“秦地有吴舟”道出了水路交往的遥远,也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三年前,随着渡口最后一只渡船的停止摆渡,作为长安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永远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滋养秦川 渭河贯穿了整个关中,它以一腔甘乳,浇灌着秦川肥沃的土地。以渭河为主,长安周围还有许多水系环绕。司马相如在他的《子虚赋》中曾经形容长安周边的河流风貌,“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自此就有了“八水绕长安”之说。因了渭河及其水系的滋养,千百年来,整个关中风调雨顺,旱涝保收,物产丰富,是名副其实的“米粮川”。古老的秦川翻动着一幅幅阡陌纵横、牛耕人随的风景画。王维在《渭城曲》中唱道:“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在《渭川田家》中又描绘说:“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岑参的《登总持阁》诗曰:“晴开万景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富饶的秦川历来是诗人吟诵向往的地方。 诗海徜徉,难以计数的诗词歌赋记载着渭河曾经的美丽以及人水自然的和谐,令今人读来仍是无限向往。遗憾的是,近些年,哺育过千百万秦川儿女的渭河却遭受着严重的污染和断流的危险,人们不由得发出了“救救渭河”的呼喊。如今,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渭河治理,渭河西安段的生态工程已经启动,整个渭河的治理规划已经开始。期待不久的将来,渭河流域“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美景重现。 重要航道 历史上的渭河曾经是重要的航道,有过“一泓清波,鸟欢鱼跃,百舸争流”的怡人景象。 秦穆公十三年,就曾“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输粟济晋救灾,史称“泛舟之役”。此后,历代都以渭河为贡道;汉唐时期,江南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都是溯黄河而上,转渭河运入长安。由于渭河与长安的密切关系,贾岛才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佳句,而近人徐世昌也有“渭水桥边独倚阑,望中原是古长安”的吟唱;温庭筠的《渭上题三首》曰:“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可以想见,当时的渭河真可谓烟波浩荡、白帆点点、荷苇无边、渔舟唱晚。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吟诵过“江南好”的白居易也曾赞渭河“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忍不住也要“偶持一竹竿,悬钓在其旁”了。冷朝阳诗曰:“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 由于船运的发达,北宋时,渭河流域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