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东和大连
丹东话,转自百度,非常准确!
概述 胶辽官话在辽宁的分布就是:大连及其所辖县,丹东市区,东港,宽甸,营口,岫岩,盖州,桓仁。(盖桓片全部,以及登连片一部分)
注意,凤城虽属丹东境内,但使用东北官话。
丹东话就是这样一种话。
一般人对丹东话的了解并不多。但与丹东话相近的知名方言----大连话,却为很多人所熟知。网上可以找到大连话音频下载,可供学习,参考之用。大连人常因自己“独特的”大连方言而自豪,而实际上,这些土语大多是胶辽官话所共有的,如把“人”、“然”、“日”、“肉”、“热”这几个字,读成“银”、“言”、“意”、“又”、“叶”等(同东北官话)。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土语词汇如“彪”(傻),“硌痒”(讨厌),等,则是为辽东半岛及东北所共有的。而把“非常彪”说成“血彪”,才是地道的大连话。实际上,丹东市区话和大连市区话的区别较大,丹东话与营口、宽甸、盖州、桓仁同属于胶辽官话下盖桓片,而大连与庄河、普兰店、长海、东港是登连片下大岫小片,有本质区别。
丹东市区话真正的使用区域:丹东市区,宽甸,黑龙江省虎林市。(虎林人大多是丹东早年迁过去的)
丹东话的使用广泛度:平日生活中(买菜等场合),只要是本地人,总是说丹东话。与外地人交谈(问路等普通场合)一般说丹东话。在会议等较正式场合,私下里交谈一般用丹东话,上台演讲,接待来宾时用普通话。在校园里,学生平日间交谈一般用丹东话,老师讲课基本都用普通话,下课就说丹东话,也有的老师资历较老,无须普通话资格证,可随意使用丹东话。上课回答问题时,丹东话、普通话均可,不过有上级领导听课时,老师、学生一般都改用普通话。父母教孩子说话时,在2-3岁以前,教孩子认字时用普通话,训斥时用丹东话。孩子略大以后,一般失去耐心,全部用丹东话。另外,有少数家庭,父母均为军人出身,可做到坚持在家里使用普通话,一般此种家庭的孩子能保持使用普通话。
发音
丹东人说话时舌头比较大,很多翘舌音转为平舌音(主要为满语影响,跟朝鲜语影响也可能有关系),而几乎所有的平舌音都与大连话是相反的,例如:上超市sang cao shi /shang chao si,是shi /si,初中教师cu zong jiao shi / chu zong jiao si,等等(顺序为 丹/大),丹东主要是无韵母时翘舌,大连相反。这种很难理解的矛盾,清楚地体现了盖桓片与登连片发音的脱节。东港方言转为平舌的音更多,无韵母字一部分也平舌,听起来舌头更大,看似丹东话的变种,但并非如此,平翘舌问题并不影响其与大连话的亲属关系。
1.声调:一般市区丹东话同普通话一样,共有四个声调,大体上只把普通话的阴平转为降调,(接近去声,调值412,南京、天津均有类似音)。另外,开头提到“胶辽官话的主要特点是古清音入声字今读上声”,丹东话中体现出来就是:说sǔo,哭kǔ,吃chǐ,不bǔ,出cǔ,桌zǔo,发fǎ,客kě,国gǔo,割gǎ(对照东北官话可以发现,这些字几乎都读为阳平,这是区分 胶辽/东北/北京官话的有效方法)。登连片大部分地区,阳平声调也有转变,古全浊声母字转为去声(42/53),古次浊声母字转为阳平。发音较为存古的地区,如东港、普兰店等,仅有三个声调,阳平消失。胶辽官话的“入派三声”特点是古清音入声字今读上声,古次浊入声字今读去声,古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其中,全浊归阳平是胶辽、冀鲁、中原、东北官话的共性特征,次浊归去是胶辽、冀鲁、东北官话的共性特征,而只有清入归上才是胶辽官话的特点,也是辨别是否为胶辽官话使用者的方法。这个问题是辽宁地区方言的重点问题。其实一个词即可辨别:抹布读作mā bu或má bu为东北官话,读作mǎ bu为胶辽官话。就连地域相接,关系紧密的丹东与凤城,都明显有此差异。
2.声母:除平翘舌外,没什么特殊变化,只有些懒音化,w读如v(唇齿近音),送气清音有时气流不明显。另有一平翘舌变化现象,翘舌字儿化以后声母变平舌,如事shì,事儿sèr,保证了音节头尾不一致。另外丹东话中的翘舌音sh并非普通话卷舌音?,而是舌叶音[∫]。
3.韵母:一般无圆唇音。凡bo、po、mo、fo音节均读为be、pe、me、fe。仍然有懒音化,ai读单元音ε。
另外,胶辽官话登连片还有一个共性特征:古“蟹止三臻”四摄合口一三等韵的端系字一般无[u-]介音,即:在d、t等辅音后,大多uan变为an,ui变为ei,如“腿短”těidǎn。丹东虽处盖桓片,口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此强大趋势影响。
人称代词:丹东话中虽然有“俺”这个词,但并不总是用“俺”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平时说到自己仍用“我”,但在直接用“我”做所有格时,要换用“俺”。比如:我家---俺家 ,我爸---俺爸,我的书---我的书。而复数“我们”则全换成“俺们”。这与东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