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石洲诗话-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PDFVIP

翁方纲石洲诗话-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PDF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翁方纲石洲诗话-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

文與哲 第二十二期 2013 年 06 月 頁 403~440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翁方綱《石洲詩話》論宋詩宋調 ──以蘇軾、黃庭堅詩為核心 張高評 [摘要] 清代乾嘉宗宋詩話論述宋詩特色、唐宋詩異同,約有十餘家。本文選擇翁方 綱《石洲詩話》作為主要之研究文本,討論其中攸關蘇軾、黃庭堅,以及唐宋詩 異同之文獻。翁方綱以蘇齋名其書房,《石洲詩話》極肯定蘇軾詩,品題為一代 詩人之冠冕,稱其用韻變化,屬對奇特 ;魄力雄大,生氣迥出;更推崇鍛冶之功、 格調之高、使事之妙。同時,標榜黃庭堅詩之高、大、深、新,鍛煉勤苦,以為 繼往開來,源遠流長。尤其揭示唐宋詩之異同,謂唐詩興象超妙,妙境在虛處; 宋詩刻抉入裏,妙境在實處。談理至宋人而精,說部至宋人而富,詩則至宋而益 加細。宋人之學全在研理日精,觀書日富,因而論事日密。史傳所不及載,借詩 足資考證。凡所論述,與肌理說「文求實際,詩本質厚」,以學問為詩,以古人 為師,可以相得益彰。其他,品題吳之振《宋詩鈔》之得失,批評明清詩話說宋 詩之是非,多有可取。凡此,在在昭顯肌理說之要義。繆鉞述「唐宋詩異同」, 錢鍾書說「詩分唐宋」,亦將因此而獲得更有力之佐證。 關鍵詞:《石洲詩話》、蘇軾詩、黃庭堅詩、宗宋詩話、唐宋詩異同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收稿日期:2013 年4 月24 日,審查通過日期:2013 年6 月14 日 404 文與哲.第二十二期 一、前言 宋詩之發展,歷經王禹偁、梅堯臣、王安石、歐陽脩之開創規模,蘇軾、黃 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之恢宏樹範,至元祐年間,已學古通變,自得成家。其體 格性分,漸與唐詩疏離,於是形成「詩分唐宋」之文學事實。其中,蘇軾、黃庭 堅,堪稱宋詩特色之代表;江西詩風,蔚為宋調之本色。南宋以來至清末,由於 宗唐詩學之菲薄宋詩宋調,衍化為「唐宋詩之爭」,討論唐宋詩之異同,遂質變 為唐宋詩之優劣,淪為意氣表述,只見愛憎好惡,頗乏公正論衡。 為辨章學術,考鏡淵流,論者曾以文學語言為研究視角,參考變異與陌生化 理論、組合與創造思維,針對清初百餘年詩話詩學作考察,已關涉到清人宋代詩 學之課題。又考察方東樹《昭昧詹言》,試探乾嘉宗宋之詩話。《昭昧詹言》標 榜深、遠、創、造、生、新、變、奇諸詩美效益,確與創造思維之開放、通變、 獨創、新穎諸特質可以相互發明。1由創造性思維切入,大抵用來詮釋古今文學「新 變代雄」之原委,唐宋詩之異同,詩分唐宋之所以然,可以獲得佐證。其他宗宋 詩話,如葉燮《原詩》1 卷、趙翼《甌北詩話》12 卷、翁方綱《石洲詩話》8 卷、 薛雪《一瓢詩話》1 卷、李重華《貞一齋詩說》1 卷,亦皆值得探討;出入唐宋之 詩話,如沈德潛《說詩晬語》2 卷、袁枚《隨園詩話》26 卷,亦不妨略加稱引述 說,相互較論。至於厲鶚、全祖望、紀昀、汪師韓之有關詩話詩學文獻,亦值得 觸類而長,斟酌援用,期能發微闡幽,而有助於宋詩特色之鉤勒。 二十世紀以來,學界研究清代文學批評史、文論史、詩學史,要皆論及翁方 綱之肌理說。如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袁保真等《中國文學理論史》、蔡 鎮楚《中國詩話史》、2敏澤《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鄔國平等《清代文學批評 史》、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3蕭華榮《中國詩學思想史》、劉誠《中國詩 1 張高評:〈方東樹《昭昧詹言》論創意與造語──兼論宋詩之獨創性與陌生化〉,《文與 哲》第14 期(2009 年6 月),頁121-158 。 2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 年),七三〈翁方綱肌理說〉,頁 514-523 。袁保真、蔡鍾翔、成復旺:《中國文學理論史》(四)(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 1991 年),第三章第五節〈翁方綱「肌理」說〉,頁479-512 。蔡鎮楚:《中國詩話史》(長 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 年),卷五第三章第三節〈肌理派詩話〉,頁292-295 。 3 敏澤:《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年),第二十六章第三節〈翁 方綱的「肌理說」〉,頁1174-1183 。鄔國平、王鎮遠:《清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