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于CDMA的调制方式
第六章 调制理论 erf、erfc函数: 3π/8符号旋转的一种方案 设{di}为输入调制比特序列,用8PSK调制方式首先将调制比特di映射成8PSK符号,应遵循如下规律: 其中,l由下表给出。 3π/8符号旋转的一种方案 由于8PSK信号幅度不是恒定的,因此,被调制信号将不再保持恒定幅度,它必须能够从任何起点到达任何相位位置。这意味着8-PSK信号的幅度变化很大,这给RF放大器带来了较大压力,而且可能会导致进一步失真。通过8PSK设计的增强功能,即3π/8旋转则能够降低较大的幅度变化。所以,经过符号映射后的符号,应再按照下式进行3π/8弧度的符号旋转: 6.7 MQAM调制 6.7 MQAM调制 为了提高频谱效率,在LTE、WiMax、802.11n等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了正交幅度调制(MQAM)。这些高阶调制技术与信道编码结合,构成自适应编码调制(AMC)方案,成为B3G和4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6.7.1 信号模型 正交幅度调制(MQAM) 可以表示为: 6.7 MQAM调制 通常MQAM的信号取为矩形星座,则矩形MQAM星座的最小欧式距离为 6.7 MQAM调制 图6.29 16QAM比特映射 6.7 MQAM调制 图6.30 64QAM比特映射 6.7 MQAM调制 由图可知,尽管两类体制的映射方案有所不同,但都满足Gray映射条件,即相邻信号点间不同的比特数目为1,从而有效提高抗干扰能力。 6.7 MQAM调制 如果只考虑相邻信号点之间的误差,则可以得到近似误符号率为 6.7 MQAM调制 由于为了便于分析,误比特率也经常采用下述近似公式 6.7 MQAM调制 图6.31 MQAM误符号率性能 6.7 MQAM调制 图6.32 MQAM误比特率性能 参考文献 [6.1]?A. Furusk?r et. al., “EDGE: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and TDMA/136 Evolution,”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pp. 56-66, June 1999. [6.2] S.Chennakeshu et. Al. “Differential Detection of -Shifted-DQPSK for Digital Cellular Radio”, 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VT-42, No.1, pp. 46-57, Feb. 1993. [6.3] 3GPP TS 25.213, V4.0.0, “Spreading and Modulation,” 2001-03. [6.4]?3GPP TS 45.004, V5.1.1, “Modulation,” 2003-09. [6.5] 3GPP2 C.S0002-A-1, “Physical Layer Standard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Systems,” 2000-09. 参考文献 [6.6]?IEEE Std 802.11b, “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Higher-Speed Physical Layer Extension in the 2.4 Ghz Band,” 1999-09. [6.7]?T. S. Rappa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rentice-Hall, Inc., 1996. [6.8]?S. G. Wilson, Digital Modulation and Coding, Prentice Hall,Inc. 1996. [6.9] A. Burr, Modulation and Co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entice Hall,Inc. 2001. 参考文献 [6.10]?数字通信(第四版),J. G. Proakis著,张力军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6.11] 周炯槃等,《通信原理(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11。 [6.12] 吴伟陵,《信息处理与编码(修订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7。 [6.13]吴伟陵,《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11。 设每个用户的信号功率为p,扩频因子为sf,则经过扩频后信号功率仍然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