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路运输之定义.PPT
現代運輸學 現代公路運輸系統 公路運輸要素 道路之定義與分類 公路運輸之優缺點 台灣地區公路系統 車輛之成長 結論 公路運輸要素 公路運輸之定義:是通行於道路上之車輛,無論是旅客或貨物克服空間之阻礙,由甲地輸送到乙地之現象. 參與過程之要素: 運具:一種不依軌道以原動機行駛於道路上之車輛. 設施:道路及客貨運集散之場站等運輸工程設施. 用路人:被運送之旅客(或貨物)以及影響公路運輸操作 與安全的駕駛人或用路人。 組織:參與運輸服務提供之組織.如客、貨運公司或政府主管機關(如公路總局) 。 基本要素之關係 公路交通是由人(駕駛人、行人) 、車、路三者交互配合下所產生之現象,為了使公路交通能安全、有效率,必須三者保持適當之配合關係。 圖2-1駕駛人、車輛、道路三者之關係 圖2-2駕駛人、車輛、道路關係之舉例 圖2-1、2-2中顯示三者間之課題: 道路上之標誌應設計成何種形狀、顏色、尺寸,方能使駕駛人在適當之距離即可開始辨讀標誌內容? 了解駕駛人與車輛在使用道路時具有哪些特性,因而在道路工程(engineering) 、在交通安全教育(education)以及在交通法規之擬定與執行(enforcement)等三方面交予考慮,此即所謂的「3E」政策。 駕駛人與行人 駕駛人 駕駛人在駕駛車輛時與車輛形成了人-車處理系統(Man-Machine Processing System),如圖2-3。此概念圖表示駕駛時的認知、判斷與操作的流程。 駕駛人特性—反應時間 經思考、判斷以致決策並採取反應行動,這段過程所需時間稱為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 。在理想狀況下,駕駛人知反應程序包含感識(perception) 、運用智慧(intellection) 、激發情緒(emotion) 、執行意志(volition)四個階段,所以稱為PIEV時間。 一般反應常在0.5~4秒之間。 駕駛人特性—視覺 視覺範圍(Visual Acuity) 用路者集中注意目標時,他所能看到最明晰清楚之部分是在他是絕圓錐角3°~5°範圍內之事物。在10°~12°範圍內之事物雖可看見,但已不太清楚。所以交通標誌、號誌必須設置於10°視野以內。 周邊視界(Peripheral Vision) 除了能清楚辨認之目標外,駕駛人可視覺到之界限。 顧盼時間(Accommodation) 左顧右盼之間花費0.5~1.26秒。 視覺深度(Depth Perception) 用路人估計來車遠近之能力;視覺深度差的人,常涉入首尾相撞及超車時對撞之事故;獨眼人必須學習以增強此種能力。 眩光恢復(Glare-Recovery) 辨色能力(Color Vision) 錯覺(Wrong Perception) 視力衰退(Aging) 駕駛人特性 聽力:聽力對駕駛人之重要性遠不及視力,且在車內常無法聽清車外之狀況。但對行人之關係則較大,因為行人可藉聽力判別有無來車。 穩定感 疲倦 酒精及麻醉劑等 其他 駕駛人與行人 行人 在道路上行人亦是重要考慮對象。 尤其是在都市裡,設計行人穿越道、行人標誌、腳踏車專用道等。 儘量使人、車分行,期維持以「人」為本之良好人行步道環境,乃為 一重要課題。 道路之定義與分類(一) 道 路 之 定 義 「路」即是「道」,以通往來。就「公路」之詞意之分析,均係指「公用之道路」而言,而寓有便利「公共交通」之涵意。 廣義解釋:一般能夠提供不同兩地間之通路,而供車輛、 人獸力車及行人往返之用的一種服務性設施. 狹義解釋:一般而言,皆為遵照交通法規所賦予之定義. 此又由於其提供服務所在的地區之不同又可分為兩類 公路法之定義:公路乃指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專用公路,供車輛通行汽車之道路而言,城市及鄉鎮內之道路,屬於公路路線系統者,亦視同公路。 道路之定義與分類(二)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定義 道路乃指公路、街道、巷衖、廣場、騎樓、走廊或其他供公眾通行的地方;其供車輛行駛者為「車道」。供行人通行之騎樓、走廊及劃設供行人行走之地面道路,人行天橋及人行地道為「人行道」。 連接城市或鄉鎮之間的通路為「公路」。城市或鄉鎮之內的通路稱為「道路」。但在一般口語的說法則稱為「街道」,而將街道與公路各取一字,合稱「道路」,泛指一般性的運輸通路。 在美國《公路容量手冊》(Highway Capacity Manual)中亦將公路(highway)泛指都市或郊區的運輸通路。 公路之分類及特性(一) 依目的不同有許多分類方式:如依行政管理體系、路面材料、用途、形態分類等。此將介紹依運輸系統功能加以分類的道路種類。 一般將道路之服務功能區分為行進(Movement)和出入(Access)二種,各道路系統依不同之相對服務功能加以設計,例如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主要提供車流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