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刘亮程散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书阁刘亮程散文

听书阁刘亮程散文 篇一:刘亮程 读书与荐书 ——一位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 刘亮程这位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出生于1962年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的黄沙梁村。 这个由汉族移民自然形成的村落位于准格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在一条在蒙语中意为‘巡逻兵’的玛纳斯河河畔;河畔长满了红柳榆树和沙枣树;村落的一面是广阔的沙漠,一面是积雪覆盖的天山。夏天,可以再玛纳斯河游泳钓鱼,冬天就扛着猎枪,去覆盖着厚厚积雪的荒滩打兔子。当时是没有煤炭来生炉子的,需要不上学的孩子们外出捡柴,保证平时的炊火与过冬所需。夏天可以拔河边郁郁生长的红柳草,冬天则要赶着牛车去被冰冻住的沙漠,砍硬如木炭的梭梭柴。这里的冬日是绵长的,十月开始便是白雪皑皑,直至来年三月。春天来的却很痛快,一夜之间,冰雪消融、绿挂枝头……黄沙梁并不是一个没有底蕴的村落,最早形成于清康熙年间;经历了屯田、战乱、解放、拓荒、三年灾害…不断融入这里的人们形成了这样一个远离尘嚣的村落,但这并不意味它完全疏离于时代风潮。文革、垦荒时代的结束、回城、改革开放;这里不缺少历史上任何一次狂热的激情。在刘亮程的小时候黄沙梁文化生活是贫乏的,最主要的娱乐是刘亮程父亲的说书,讲述这一个个陌生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个不一样的道理。 就是这样一个村落,养育了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的刘亮程。偶然的一次翻读到刘亮程诗歌《天从我们村开始亮》 一 / 老父亲说 人站一站也要老哩 / 动一动也要老哩 / 老是挡 不住的 / 跑到天边也躲不过去 / 老父亲说 在我们村里 / 随便种一块地 / 就够你种一辈子 / 随便一个女人 / 就够你爱一辈子 / 随便一堆土 / 就埋掉你一辈子 / 二 / 天是从我们村里 / 开始亮地 亮到极远处黑回来 / 就是一天 / 草也是从我们村里 / 开始绿的 绿到天涯枯回来 / 就是一年 / 我们在有数的几十年里 / 每人种有数的几十亩地……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他的文字。无论与他的诗、他的散文,字里行间都透露的善意,对一切事物的充满善意充满欢喜,用真实的善意抒写了朴素、沉静的文字。这些文字给我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不了解农村生活的人,以为炊烟袅袅、黄牛耕地、贫瘠匮乏便是农村全部生活,带来了全新的认知。他笔下的村落、牲畜、白杨树、沙漠、旷野、河畔的红柳都是活的。是令人向往的。他的语言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所独具的纯真和瑰丽。他讲亲情、风物、轶事、交游、内心的触动都通过文字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信仰层面,深入到风景和遗迹背后的地理历史背景。 当你疲于现状,意兴阑珊时,你可以翻开他的文字,他的文字会让你得到喜悦与安慰。 篇二:刘亮程在天涯“散文天下”答问录 1、闻中来为刘亮程鸣一声锣先,开个道: ) 刘亮程的出现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坛的奇迹之一,李锐先生认为作者“获得了与天地万物的深情独处、对自己内心自由高远的开阔舒展”的体验;林贤治先生说刘亮程“才过而立之年,却经历了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世事沧桑。多少庄稼人,牲畜,田野,小麦和树木,在他的眼中化入化出,生死衰荣。”并说刘亮程“他活得太久了。”;我觉得都不算过誉。是的,我们可以说刘亮程与文明甚至文化的花花果果无关,它只是大地的单纯产物,来自于泥土和根脉。按说这种出自偏远地域作家之手的远离文坛主流的文字,最可能获得的或许该是野草自我枯荣的命运。但它面世了,而且不失时机地面世了,这种澄明的风格对于当代中国文坛的启示和意义是深刻而又是久远的。为此我们得感谢某些优秀得出版商,当然更得感谢刘亮程的沉静之精神劳作。 刘亮程:谢谢闻中先生的文章。 2、希望去那个“一个人的村庄”看看。请刘老师谈谈这个村庄的现状,以及这个村庄与你目前写作、生活的关系。 刘亮程:我曾经生活的那个村庄,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至今没有多少变化。它是一个很自然的村庄,没被有意规划过,保持着人在大地上随意居住的样子。它几乎是我所有文字中的村庄原形。现在我们家只有一院旧房子空在那里。 3、刘老师是按顺序回答天涯散文天下网友的问题,还是有选择地回答呢? 刘亮程:题太多,两小时做不完,只有挑容易的答了。 4、刘老师,您写过诗吗? 刘亮程:我写了十年诗。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写到九十年代初。后来改写散文。有人问我,从诗歌到散文,思维、语言是怎么转换的。我说,我没转换,我直接用诗歌语言写散文,后来又用散文语言写小说。其实,我只是在写我想写的东西,并不认为我写的那些东西就是散文,别人说它是,我只是没吭声,算是默认了。 大家把我的文字认可为散文的时候,散文就已经不一样了,和以前的散文截然不同了。 5、影响你最大的作家是谁?还有书?不会是梭罗吧! 刘亮程:屈原、庄子、《山海经》。 6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