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飞-正义及悲悯将贯穿我一生
邓飞:正义及悲悯将贯穿我一生公平正义、对他人痛苦的悲悯,愿意施以援手,不管我做记者还是做公益都是共通的东西,它也会贯穿我整个生命。
6月10日,周六,雷雨袭北京。
国贸桥costa咖啡馆,邓飞和“免费午餐团队”开了一下午的会,讨论项目管理信息化事宜。
“学校增加,商务合作增加,不管怎样,要招两个人进来,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中场太弱,前锋太强,该花的钱一定要花。”邓飞青灰色的胡茬在灯光下泛光,湘味普通话音里透着决心和利落。
白T恤、沙滩鞋,邓飞身上有一种令人亲和的侠气,他会把胳膊搭在你的肩膀上,称兄道弟,随意之中,豪爽外露。
会议开久了,邓飞出门透气,他拍下水影里的国贸三期,随手发了条微博:北京,终于湿润一次。
晚上10点,邓飞发布了“免费午餐募高手一枚”的微博。做事风风火火,一如他的属相——马。生于湖南沅江的邓飞,今年34岁。
微博前夜,人们了解邓飞,源自那些调查新闻。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写出这个国家的幽暗秘密是他的职业理想。事实上,他似乎做到了。《死刑犯取器调查》《三峡移民回流》《沈阳蚂蚁梦》等调查,使他成为中国著名的调查记者之一。
而今,人们知道邓飞,因为微博。这位有着210万粉丝的微博明星,在简介里扼要地说明了他眼下的忙碌——今年开始三件事:打拐、免费午餐和未成年人大病免费医保,促进儿童福利。
提倡每天为贫困儿童捐助1份3元午餐,这是免费午餐的公益倡导。去年,免费午餐团队帮助163所学校开餐,当年10月,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免费午餐”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舆论普遍认为,民间探索引领了国家行动。
邓飞及团队转而寻求未被国家项目覆盖的地区。他一直在忙碌中奔波,7月18日,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将在北京宣布启动,迎接他的,将是更加匆忙的步履。
以弥合之力解决社会难题
《中国青年》:你的博客上,最近的报道《官员伍皓》,时间是2011年1月4日,是不是从此之后就忙于做公益了?
邓飞:对,一直忙于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和大病医保,再也沒有写过报道,那算是收官之作吧。
《中国青年》:这样的状态会持续多久?
邓飞:可能就回不去了,回不到原来采访、写稿的状态了,我写字的梦想可能会通过写书来实现,找到了新的方向吧。一个外省青年在北京的生活,北京的一家媒体这样写我。咱们《中国青年》可不能说我是外省青年了(笑)。
《中国青年》: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转型,它的新方向或者价值在哪里?
邓飞:我有过总结,首先是一个愤怒的批评者、冷静的观察者,到一个冷静的监督者,再到一个合作者、建设者。
《中国青年报》曾经给我一个评语:撕裂社会的弥合者。我在努力弥合撕裂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身边,你害我,我害你,农民的鳝鱼里面放避孕药,医生收红包过度医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我第一次发现团结的力量是在宜黄拆迁,钟家两姐妹躲在机场女厕里,外边是县委书记等一帮人的围堵。我将宜黄事件直播之后,无数愤怒的人转发,最终,处理了一批干部。后来,我们把烧伤的钟家母女接到北京来治疗,这让我看到了愤怒者的团结力量。
我第一次发现弥合的力量是在“微博打拐”,每个人都有孩子,由此,我看到了各阶层良性合作的可能性。我们倡导的是良性合作,平民互助,通过降低公益慈善的门槛,共同解决社会难题。
《中国青年》:从批评监督到弥合裂痕,这样的转变中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你会否觉得这样的建设,更符合当前的国情?
邓飞:对!大家都觉得要改变,但是怎样改变呢?愤怒可以改变,却不一定带来最佳效果。如果我们通过良善,通过柔软,把爱心激活了,建设自己的良知,影响周边社会。这样的改变一个是稳健的,我们改变,不能摧毁一个坏的,迎来另一个更坏的。
公平正义与怜悯,将贯穿我的生命
《中国青年》:你妻子曾说你,以前做调查记者,报道不公平的事情,会心中充满愤怒,比较急躁;现在做公益帮助别人,人变得稳重平和了。你觉得她说的怎么样?
邓飞:这是对的。作为批评者,我更多的是锐利。只有锐利,才可以不去考虑来龙去脉,关注一个结果,一个很悲痛很愤怒的结果。但是作为一个执行者,我会看到事情的复杂性,只有通过宽容、包容才可能与他人合作,因为你的目标是改变,而不是批评。
《中国青年》:做了十年调查记者之后做公益,你觉得两份事业带给你的成就感相同吗?
邓飞:后者的成就感肯定更大,因为你可以看到更波澜壮阔的社会改变。但是前面的积累是不可或缺的。我对社会的观察,对中国问题的了解,对他人的感同身受,全都来自于之前的经历。
还有,作为调查记者,我做事的稳健、坚忍、坚韧、坚强,一切以事实为依据,这些习惯让我受益。
《中国青年》:做调查记者也好,做志愿者也好,但殊途同归,始终有你对正能量的追求。
邓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