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片的制作和染色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片的制作和染色课件

血片制作和染色 李金凤 平乐县中医医院 人体疟原虫的基本结构 细胞浆 随虫体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间日疟原虫发育到大滋养体阶段,胞浆呈阿米巴样活动,胞浆内有空泡。 核 鲜红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核的结构致密,只有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有时因胞浆厚密或染色深蓝,使核呈暗红或紫红色。 人体疟原虫的基本结构 疟色素 不着色,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间日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细小杆状,黄褐色;恶性疟原虫色素呈块状,黑褐色;三日疟原虫的色素呈砂粒状,深褐色;卵形疟原虫的色素与间日疟原虫相似。疟色素在虫体内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块。 设 备 载玻片 新玻片 把玻片浸入有液态洗涤剂清水中10~20分钟,然后用干净棉巾逐个擦拭,再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换水3~4次,凉干,最后用干净柔软的棉巾将玻片擦亮。 用于特殊目的玻片,上述处理后将玻片浸在95%乙醇5~10分钟,再擦干擦亮。 设 备 旧玻片 将玻片浸泡于洗涤剂溶液中1~2天,或浸泡于煮沸的5%肥皂水1~2小时,再移到新配置的洗涤剂溶液中1~2小时,擦去玻片上的血痕,用清水漂洗3~4次,再将玻片擦干擦亮。 玻片包装 洗净的玻片每10~20张用白纸包好放入塑料袋内,保存于干燥环境中备用。 设 备 采血针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 玻片盒 为防止污染和苍蝇吸食血膜,新血片应放在玻片盒内,厚血膜要保持水平,直到充分干燥。 75%乙醇棉球 用于采血前后消毒。 记号笔 用于记录血片号码。 试 剂 染色液种类 以碱基美蓝液和酸性伊红液混合的多色性染剂(美兰、伊红和由美兰氧化所成的天青)配制的多色性染液分为两类: 水溶液:罗氏(Romanowsky)染液、西氏(Simon)、J.S.B氏染液、费氏(Field)等; 醇溶液:吉氏(Giemsa)染液、瑞氏(Wright)染液、利氏(Leishman)等。 试 剂 染色原理 伊红是酸性水溶性钠盐,美兰是碱性水溶性盐酸盐,当它们各自溶化水中时,就离解为带阳电和阴电的离子。伊红主要离解为酸性的阳离子,在遇到碱性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嗜伊红白血球颗粒等)可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沉淀物染成红色。美兰主要离解为碱性的阴离子,美兰与疟原虫、淋巴和大单核细胞的胞浆、嗜碱性白细胞的颗粒等酸性蛋白质结合染成兰色。 试 剂 吉氏(Giemsa’s)染液配制 吉氏粉 5.0 g 甲醇 250ml 甘油 250ml 将吉氏粉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甘油充分研磨,然后边加边磨,至加完甘油倒入500ml有塞玻璃瓶。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甲醇洗掉剩余部分倒入瓶内,再加甲醇洗静研钵中甘油。塞紧瓶塞,充分摇匀,置室温内,每天用力摇动溶液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 试 剂 瑞氏(Wright’s)染液配制 瑞氏染剂粉 1.0 g 甲醇 500ml 甘油 15ml 将瑞氏染剂粉置于研钵内,加入甘油充分研磨后,倒入有塞玻璃瓶中,再用甲醇洗研钵中的甘油,溶液倒入瓶中,摇匀后,置室温下,每天摇动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 试 剂 染色用水 常用的染液稀释和冲洗用水是中性蒸馏水或经煮沸过滤的冷开水。在没有蒸馏水时,也可用井水、河水、泉水或雨水。稀释和冲洗用水的pH值在7.0-7.2染色效果最佳。也可选用临时配制的PBS缓冲液,作为稀释和冲洗用水。 试 剂 PBS缓冲液配制(0.01 mol/l PBS pH7.2) KH2PO4 0.38g NaHPO4 1.02g(或Na2HPO4 ·12H2O 2.58g) NaCl 8.00g 蒸馏水加至 1 000ml 血片制作 取血时机 现症病人随时取血,疟疾普查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或需要某期疟原虫作标本时,应掌握适宜的取血时机。 ●一般患者发作数小时至十小时内,可见环状体,12~36小时发育至滋养体,36 ~ 48小时可见裂殖体,发作二次可见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裂体生殖在内脏毛细血管内进行,发作前末稍血液中不易查到。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20小时左右,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原虫。 采血部位和方法 通常耳垂取血,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待酒精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耳垂上方,右手持消毒针迅速刺入皮肤,不宜过深或过浅。然后用右手中指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