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论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合实例论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结合实例论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沉管灌注桩有其独特的特点,一般是属隐蔽工程。本文主要对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灌注桩;锤击式;施工技术 Abstract: driven cast-in-place pile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general belong to take cover engineer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riven cast-in-place piles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n detailed analysi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filling pile; Hammer the typ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施工工艺 1.1工艺流程: 定位埋设砼预制桩尖→桩机就位→锤击沉管→灌注砼→边拔管、边锤击、边继续灌注砼(中间插入吊放钢筋笼)→成桩。 1.2注意事项: ①浇砼前应检查管内有无泥浆或进水,少量时可用干水泥灰。 ②当为提高承载力或补救缺陷而采用复打法施工时,复打应在初次浇筑的砼初凝之前完成,前后两次沉管的轴线必须重合。 ③拔管速度要均匀,对一般土层以1m/min 为宜,在软弱土层及软硬土层交界处宜控制在0.3-0.8m/min 为宜。在管底未拔到桩顶设计标高之前,倒打和轻击不得中断。 ④第一次拔管高度应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灌入的砼量为限,不宜拔得过高。在拔管过程中应用专用测锤或浮标检查砼面的下降情况。 ⑤锤击沉管成桩宜按桩基施工顺序依次退打,桩中心距在3.5倍桩管外径以内或小于2m时均应跳打,以防止土体挤压而断桩。中间空出的桩需待邻桩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50%以后方可施工。 ⑥砼充盈系数(实际灌注砼体积与按设计桩身直径计算体积之比)不得小于1.0,成桩后的桩身砼顶面标高应至少高出设计标高500mm。 2存在的问题 2.1灌注桩贯入度设计规范(依据)问题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在灌注桩基础设计中没有贯入度设计的规定,仅提出灌注桩的贯入度“必须准确测量”,严格控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也没有引入灌注桩贯入度设计概念。显然,贯入度作为灌注桩设计指标并由设计人员提出缺乏规范依据。目前,采用灌注桩的一般是九层以下的二级建筑物。由于国家规范对二级建筑物没有规定要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而是“应根据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经验参数等估算,并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因此这类建筑很少在设计施工前进行桩的现场试验,设计人员依据现有的打桩动力公式结合当地成功经验确定贯入度。在施工时,对于以摩擦为主的摩擦桩,大多数情况下沉管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贯入度,这时通常采用四个方法解决:(1)加深桩长;(2)复打桩;(3)扩大桩径;(4)加桩。每种方法(有时二种、三种方法同时采用)都会增大工程量,增加成本。而这些做法都属惯例,似乎没有人会怀疑贯入度要求本身的合理性。当工程验收时,单桩承载力检验合格,证明设定的贯入度“没有问题”,又可以作为经验被采用。因此,如何把握贯入度,对于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都有较大的意义。 2.2灌注桩沉管的贯入度的控制问题 桩基几乎可应用于各种工程地质条件和各种类型的工程,尤其适用于软弱地基。锤击式沉管灌注桩以其诸多优点,成为多层住宅、综合楼的首选桩型。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在设计施工中难以操作的指标,灌注桩沉管的贯入度的控制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2.3灌注桩沉管的贯入度与桩承载力的关系问题 一般认为,桩的贯入度与其极限承载力有直接的关系。贯入度通常依据现有的打桩动力公式结合当地成功经验确定。但灌注桩沉管的贯入度与桩承载力的关系是否可以用简单的经验公式确定,或者简单地套用当地成功经验,以及贯入度是否为一项控制性的设计指标,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公式:Rk=u∑qsikli+qpkAp(1)式中Rk—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Ap—桩身横截面面积; u—桩身周边长度; q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li—按土层划分的各段桩长。 贯入度的设计一般依据现有的打桩动力公式[3],主要有格尔谢凡诺夫公式、工程新闻修正公式、海利公式和打沉管灌注桩公式等。上述经验公式是根据功能原理和实验推导出来的,适用对象为预制桩(包括钢管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