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撤县设区”、行政区划体制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doc
“撤县设区”、行政区划体制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近 30 年以来,我国的县域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县域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主流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些县域在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利好下,创造了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诸如浙江模式、苏南模式、广东模式、山东模式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受自然地理、历史基础和社会人文等诸多条件的影响,我国大多数的县的发展情况都不容乐观。2013 年,我国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4 万亿元,占全国 GDP 的 41%;人均 GDP 为 21908 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2.28%。我国仍然有 80%左右的人生活在县及以下地区,其中包括近 9 亿的农民。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观念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县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限制。很多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等手段以期实现县域经济腾飞,但由于其在产业定位、优势判断、政策制定、综合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困惑重重导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无米”和“无巧妇”的尴尬。同时,由于县级行政界限成了城市化率高的地区发展成为中等城市的人为屏障,导致各个市辖县基础设施建设等各自为政,不能为其他区县所共享。地级市内部各区县产业结构相似程度高、区县之间资源利用摩擦大、跨区县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强。行政区域自成体系不仅影响到经济区的产业合理布局,还影响到行政区经济的产业扩散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也会影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地级市制度,许多地区纷纷改为市建制,随后市管县体制迅速被推广至全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市管县体制出现了一些弊端,省管县体制应运而生。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和学界越来越关注行政区划体制转型问题。“县域”这一概念在党的十六大首次被提出来。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七大指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八大强调“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学界对于行政区划体制转型的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集中点主要在“市管县”体制、“省管县”体制、“强县扩权”政策和“撤县设区”政策;其中,“省管县”体制和“撤县设区”政策成为争论的焦点。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建立与这些地区相匹配并适应的行政区划体制和城市管理体系,应当在这些行政区划体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经过反复论证,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调整。立足于县情、市情,通过分析地区差异,依据行政区划体制转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行政区划体制转型之方案,是目前该领域学者的研究的重点。而根据国外大城市内部之行政区划体制的实践经验,学者研究的思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适当地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在城郊结合的地区,尤其是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设立为新区,赋予该新区政府城市型的管理职责,加快其城市化与区域一体化进程;而在城市内部则推进“三改一拆”,进行旧城改造,建立与之经济地域结构相统一的行政格局。第二种是在不改变原有的行政区划的前提下,设立新的跨行政区划的管理机构来统管新设区的事务。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第一种类型下的行政区划体制转型。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对当前行政区划体制所处的背景进行一定的概述,并整理了政界和商界对于县域经济的关注点及其采取的行为。同时,该部分还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文章的创新之处及研究的重难点第二部分通过对“撤县设区”政策的理论基础——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弗朗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和沃纳·松巴特的点轴开发理论的浅析,以及该领域相关文献的述评,为本文的写作做一个铺陈。第三部分是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沿革做一个梳理,分别阐述了“市管县”体制、“省管县”体制、“县市扩权”政策、“撤县设区”政策的由来的原因,政策体制的内涵、发展过程、典型模式以及目前暴露的问题。同时,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及文献做了一个综述。理论综述部分以不平衡发展理论为重点,阐述了“市管县”体制、“省管县”体制、“县市扩权”政策、“撤县设区”政策的背后的机理。文献综述部分对该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分别为县域经济的理论依据的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的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弊端研究以及行政区划体制转型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关于“撤县设区”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该部分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来谈,“撤县设区”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影响的定性分析。第五部分是“撤县设区”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检验,分别对全国整体县市、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县市和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县市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