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对策探讨 .doc
关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对策探讨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对策
摘 要:从建筑业耗能巨大和消耗大量资源两个方面阐述了建筑必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枢纽词:混凝土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建筑 耐久性 粉煤灰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must follo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its immense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n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ent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durability coal ash
1
题目的提出受人口压力的驱使和技术发展的支持, 代写工程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人类正将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和材料转变成污染和废物,地球生态系统已处于重大危机之中,传统能源在百年之内行将枯竭。因而消耗世界总能源约1/3并产生诸多污染的建筑业天然备受众人关注。以混凝土产业为例,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年混凝土用量约80亿t,均匀需水泥约15亿t,粗细集料70亿t左右。而15亿t水泥大约要消耗16亿t的石灰石和2?7亿t粘土。开采、破碎、运输集料以及出产、加工、运输混凝土等过程都要耗能,在这些过程中80亿t混凝土共约需耗电力1?1×1012kanz的讲演,全世界1992年出产粉煤灰近5亿t,只有约7%被利用。现在每年全世界出产的粉煤灰约5?5亿t,利用率也非常低。粉煤灰中至少有75%是飞灰或细灰,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产业和硬凝材料。国外在这方面有良多成功事例,如P.KumarMehta用飞灰替代70%~80%水泥做成滚压混凝土坝和公路路面,俄罗斯正鼎力推广使用的一种具有优异机能的低需水性胶结料中也掺有大量粉煤灰或矿渣,海内在这方面也有成功实践[6,7]。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粉煤灰作原材料配制建筑砂浆,能降低12%~25%的本钱[8],而且可以取得较大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大量利用其它产业废物来制作砌块等都是值得鉴戒和推广的。
4?1?2 积极发展高机能混凝土,进步混凝土耐久性跟着我国各种基础举措措施如高速公路、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港口、机场、码头等工程的迅速发展,耐久性题目的严峻性也越来越受到各学术机构、工程技术职员的正视[9]。我国1981年调查了18座仅使用7~25年的海港混凝土码头,其中80%是由于耐久性不足而破坏的。1995年美国对其刚修建的混凝土桥进行检查,发现10万座以上的桥面结构有横向裂痕,其中有的刚建成一个月。混凝土耐久性破坏不仅要花大量财力物力维修和重建,而且拆除废弃混凝土和配制新混凝土也将加重资源和环境负担。高机能混凝土
--因为其高强、耐久且能大量利用产业废物、减少维修、改善和保护环境、节省资源而成为备受青睐的建筑材料[10~12]。
4?1?3 推广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鼓励使用商品混凝土因为商品混凝土搅拌集中、价格相对便宜、质量易控制、便于集中消除现场产生的废物、污水、粉层,有利于加强废水的轮回利用,在国外发展较快。瑞士、日本、德国、美国等人均指标均已在0?9m3以上,商品混凝土用量已占混凝土总用量60%以上,欧洲商品混凝土协会成员国对商品混凝土的出产过程中各污染项目指标都有相对较严格的控制,且对废物的利用也已有了成熟技术[13]。我国商品混凝土起步晚,人均指标低。1998年10月建设部《关于建筑业进一步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的通知》对预拌混凝土提出的目标是:全国每年以不低于15%的速度递增,2000年产量达4 000万m3,2005年达7 000万m3,全国城市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20%,部门大中城市的预拌混凝土产量不低于现浇混凝土总量的60%。既便2005年定期达7 000万m3,人均指标仍旧只有0?05m3,若按俄罗斯人均52产业建筑 2002年第32卷第1期水平(0?2~0?3m3)计算,则每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应在2?4~3?6亿m3。由此可见,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研制或引进提高前辈出产设备,把各项污染指标控制在公道范围内是可行的,而且发展远景将会十分广阔。
4?1?4 正视建筑垃圾回收,扩大再生利用途径和范围因为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垃圾逐年迅速增长,而且现在已建或在建的一幢幢高楼大厦几十年上百年后都将成为垃圾。目前美国每年大约有6 000万t废弃混凝土,日本约1 600万t,中国每年也有近4 000万t建筑垃圾。试想一下,倘若按目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