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显性早熟基因Ef-cd的分离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及一个水稻显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pdf

水稻显性早熟基因Ef-cd的分离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及一个水稻显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显性早熟基因Ef-cd的分离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及一个水稻显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舟竞号鱼£塑 密缓 墒号 四川大学 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水稻显性早熟基因Et-Cd的分商鉴定和基因效应分析 及一个水稻显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邓晓建 工作完成日期2QQ§壬蜩3o且 报告提交日期2、塑§至!旦!!旦 2005年5月 摘 要 水稻生育期(抽穗期)是决定品种地区和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选育早熟 高产品种一直为育种家所重视。水稻的早熟性一般由隐性主基因和/或微效多基因控 制,显性早熟基因报道较少。我们首先在籼稻上发现显性早熟基因Ef-cd,并用分子 标记将其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本研究以早籼核不育系6442S-7为Ef-cd基因 的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与自交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离了Ef-cd基因,分别 构建了以迟熟籼稻品系明恢63、蜀恢881和蜀恢527为受体亲本(遗传背景)的近等 基因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gf-cd基因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Ef-cd基因是一个非 感光的显性早熟基因,它在纯合及杂合状态下一般可使水稻提早抽穗1l~14天,少 数可达17~19天;同时,它能显著降低水稻的株高,但对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 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干粒重等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均无明显影响。认为Ef-cd基因对 促进水稻早熟与高产的有机结合,快速、高效培育出早熟超高产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株高是水稻品种的另一重要农艺性状,植株过高容易引起倒伏减产,适当矮化则 耐肥、抗倒、增产。迄今,国内外对水稻矮生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半矮秆水稻的隐 性高秆突变也有不少报道,但对半矮秆水稻的显性高秆突变则很少报道。本研究从水 稻育种材料中发现一个新的高秆突变体“Dll1”,微卫星多态性分析证明它是从二个 半矮秆品种6442S一7和蜀恢881杂交后代基因突变产生的,其株高和秆长分别比亲本 蜀恢881增加63.O%和87.o%。遗传分析表明D11l的高秆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且该基因与高秆对照品种南京6号的高秆基因紧密连锁或等位。分子标记定位分析表 1 传距离分别是27.7cM、25.5cM和6.OcM,该基因暂命名为LC(t)。认为D11是首例 从半矮秆品种自然突变产生的水稻显性高秆突变体,LC(t)为首次定位的水稻显性高 秆突变基因。此外,还对LC(t)基因与水稻“绿色革命基因”sdl之间的关系进行了 讨论。 关键词:水稻;显性早熟基因;显性高秆基因;基因效应分析;基因定位 ABSTRACT Rice growth its to kindsof duration(headingdate)determines adaptationmany areaand for and ecological seasons,so production breedingearly-maturing high—yielding varietiesis torice is thatearlinessis veryimportantproduction.It generallysuggested controlledrecessiveand/orminor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