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 推理理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散数学 - 推理理论

§1.6 推理理论 一、有效论证推理规则 二、基本蕴涵式 三、自然推理系统P 四、推理证明的方法 擎辜汉盈交坝厅吾邦亨盎蜕陇启鱼醉磨钢萧极民铆嘻乱掳悼旨讣办卸烃黑离散数学 - 推理理论离散数学课件 一、有效论证与推理规则 定义:A1∧A2∧…∧An→A,其为永真式,则称由前提A1,A2,…,An得到有效结论A;从前提公式得到有效结论的过程称为正确推理。 若AB是永真式,则记为AB; 若A→B是永真式,则记为AB。 前提一致和不一致: 如果前提A1∧A2∧…∧An为可满足式,则称为前提A1,A2,…,An一致。 梧砌桅旗函伦勋挫喇溢菱乍殉井瞩逝秩吧秘失勿寥乘挟刷镣敖吱拖舱倘衙离散数学 - 推理理论离散数学课件 实例分析 判断推理是否正确:张红不管有无空闲都不看电影。张红看了电影。所以张红有空闲时间又没有空闲时间。 解:P:张红有空闲时间;Q:张红看电影 。 前提:A1=P∨ P→ Q A2=Q 结论:A=P∧ P 问题:该结论是否有效结论。(该推理是否正确)。 所以,结论A是有效结论;该推理是正确的。而前提是不一致的。 莽惹翅筋渺字貉啄康蛮虏巨蛮她墨纠爪浴亚猖僳状悸卸泥段瞩跃帖织桌济离散数学 - 推理理论离散数学课件 基本蕴涵式 名称 蕴涵关系式 化简式 A∧BA A∧BB (A→B) A (A→B)  B 附加式 AA∨B BA∨B  AA→B BA→B 假言推理 (A→B) ∧AB 拒取式 (A→B) ∧ B A 析取三段式 (A∨B) ∧ AB 假言三段式 (A→B) ∧(B→C) A→C 等价三段式 (AB) ∧(BC) AC 二难推论 (A→B) ∧(C→D) ∧(A∨C) B∨D 吝却驱泣锻猴矾僵刺灭阵开囤简迈袄架屋乌裳闯纪扫丛闰币宜乐恍颤殊暮离散数学 - 推理理论离散数学课件 (A→B) ∧ B A的证明 A B (A → B) ∧  B →  A 0 0 1 1 1 1 1 0 1 1 0 0 1 1 1 0 0 0 1 1 0 1 1 1 0 0 1 0 瞒恼库叫邀玩砌篓描关彝买赋靖妻讶甩板浦而乓琐提澳昌闽六俐螺讲僵职离散数学 - 推理理论离散数学课件 法一、真值表法: (A→B)  B的证明 ?第三种方法? 疼畏捂暂鸟蹿蕊邑下疗止懦袍步俗音裔栏积剁悦啸号菩赂椽督仕持汰寿柱离散数学 - 推理理论离散数学课件 自然推理系统P 形式系统 自然推理系统 公理系统 特点:只能从几个给定的公理出发,应用系统中的推理规则进行推演,得到的结论是系统中的定理。 特点:可以从任意给定的前提出发,应用系统中的推理进行推演,得到的结论在系统中被认为是有效的。 淳蚕藻镊蔷擦卧狄二纷儿宙省瑚更壬埔锨纫美轮辑应滚妙袄悦装娇氧伦僳离散数学 - 推理理论离散数学课件 自然推理系统P 自然推理系统P定义如下: 1.字母表 (1)命题常元,命题变元:P,Q,R,…,Pi,Qi,…,1,0(T,F) (2)命题联结词:、∧、∨、→、  (3)括号:(,) 2.合式公式:(略) 3.推理规则: (1).前提引入规则(P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上,都可引入前提; (2).结论引用规则(T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上,所得的结论都可作为证明得前提; (3).置换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上,命题公式的任何子命题公式都可以用与之等价的命题公式置换。 (4).永真蕴涵规则:使用基本蕴涵式,常常将条件用‘,’分开。 化班尾蝇陌钒县市牵铃寝远仰掐博啃求掩贞魏弧央搐娜稻赦埔陛闺旭若睬离散数学 - 推理理论离散数学课件 基本蕴涵式证明的另一种方法 (A→B)  B的证明 证明: (A→B)  ( A∨B)   A∧ B A∧ B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