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电力用煤、燃油技术标准实用手册_部分3.pdfVIP

2004电力用煤、燃油技术标准实用手册_部分3.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篇 电力用燃料技术标准选编 ·@- · !!!!!!!!!!!!!!!!!!!!!!!!!!!!!!!!!!!!!!!!!!!!!!!!!!!! ! # 劳动条件$ %’ (%)*+,+%) 职工在工作中的设施条件、劳动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的总和。 ! - 职工伤亡事故 +) /0* 1)* 21,13 1((+*0), %2 4,1224 . 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职工人身伤亡或急性中毒事件。 ! 5 应测点 *0,06+)+) 4 %, +) ,90% 7 8 : 本规范所确定的监测点。 ! ; 实测点 *0,06+)+) 4 %, +) 21(, 7 8 在应测点范围内实际进行测定的监测点。 ! 合格点 /13+2+0* 4 %, +) *0,06+)+) = 8 7 在任何一次有代表性的采样中,实测点的样品浓度(强度)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 许浓度(强度)的测点。 # 监测类别 # 定期定点测定 按本规范确定的监测周期和监测点,对劳动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其目 的是了解和掌握电力企业劳动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浓度(强度)的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 ? 事故性测定 发生职工伤亡事故时,迅速及时测定现场劳动环境中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强 度),其目的在于判断引起伤亡事故的原因。此类监测,若现场条件许可,应连续采取多个 样品。 # ! 抽查测定 对电力企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点进行一次不定期的测定,其目的是为了评价企 业劳动环境的现状或检查、考核有关监测机构的监测工作质量,应在同一监测点不同时间 内测定(采样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采取的样品不得少于 个(次),取其平均值。 9 ! # # 鉴定性测定 新建、改建、扩建电力企业竣工验收前的测定;现有电力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大 修及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测定;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鉴定的测定。测定时,应针 对上述情况按不同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作业工序、作业时间长短进行测定;对每一道工序, 应在不同时间内对同一测点测定至少! 次,取其平均值予以评价。 # - 劳动条件分级测定 按照国家及行业有关劳动条件分级标准,对劳动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作业人员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时间、劳动强度等进行测定,综合计算评价不良劳动条件对职工危 害程度的级别。本规范不另作规定。 · · $** 电力用煤、燃油技术标准应用手册 )*’ !!!!!!!!!!!!!!!!!!!!!!!!!!!!!!!!!!!!!!!!!!!!!!!!!!!! ! 确定监测点的原则 ! # 监测点(简称)应是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操作或定时观察、接触职业性有害因 素的作业点。 ! $ 同一车间、同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工序,应分别设测点。 ! % 同一车间、同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同一工种、同类设备或相同操作,至少设一个测点。 ! 同一车间、不同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应分别设测点。 ! ! 测点必须包括职业性有害因素浓度(强度)最高、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以 及同时具备上述两种情况的作业点。 应根据本规范第 、、、、、部分的规定,分别确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测点。 ! ’ $ % ! ’ ( ! ( 电力企业劳动环境测点的确定、变更或取消,须经电力劳动环境检测监督中心站审 核认可。 ! ) 测点确定后,应绘制测点平面布置图、设置标志牌并在标志牌上公布监测结果。 ’ 监测的质量控制 ’ # 监测前,应根据监测目的制定监测计划与实施方案。 ’ $ 监测仪器在量程、响应时间、频率、灵敏度等方面要与所测对象相符合。 ’ % 监测仪器应定期校准。 ’ 监测时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