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层结构的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pdfVIP

基于双层结构的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双层结构的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pdf

第25卷第5期 科技进步与对策 V01.25No.5 2008 2008年5月 and May ProgressPolicy ScienceTechnology 基于双层结构的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王晓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 重新定义了吸收能力,分析了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组织吸收能力与个体吸收能力的差别在于, 组织吸收能力需要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共享和扩散。在此基础上。打开吸收能力这个黑盒子,从个体、组织、 环境3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了影响吸收能力各维度的因素。 关键词:知识吸收能力;双层结构;个体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8)05—001l埘 孔性(porosity)、结构、惯例以及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要工作 0引言 在知识经济主导的今天。知识更新、变化的速度不断 吸收能力包括4个部件:评价、获取、消化或转化、利用。 加快,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企业只有不断地获取外 但是。他们忽略了知识在创新组或企业内部的扩散或共 部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商业化过程中,创造新的过程、 享。也没有区分各个维度是在个体层面或是组织层面发 产品或服务。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外部知识能够为 生。 企业和企业员工提供新的思维.避免“锁定”(10ck—in)效应 和核心能力的僵化。这种企业更新自身知识的能力被定义 为知识吸收能力。以下均简称为“吸收能力”。 CohenLevinthal(1990)首先提出了吸收能力的概念: 图1CohenLevinthal的吸收能力模型 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评价、消化吸收外部知识并将它应 吸收能力 用到商业化过程中的能力(如图l所示)。他们强调个人 j)I潜在吸收能力I|现实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是企业吸收能力的前提条件,但遗憾的是。他们 识储备卜.1 获取 H 转换 / l 消化 l I 应用 没有深入研究个体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ZahraGeogrge (2002)把吸收能力定义为一套组织惯例和过程。通过这套 豳2ZahraGeorge的吸收能力模型 依据他们的定义。本文认为吸收能力是企业评价、获 惯例和过程,企业获取(acquire)、消化(assimilatel、转换 取、消化或转换、扩散(内部)、应用外部知识的能力。这些 (transform)和利用(exploit)知识,形成组织的动态能力(如 图2所示)。他们把4个维度分属于潜在吸收能力和应用 能力分别反映在个人或组织层面。如图3所示。 吸收能力两个集合,获取和消化属于潜在吸收能力维度。 转换和利用属于应用吸收能力维度,知识共享机制能够 促进潜在吸收能力向应用吸收能力转化。这个概念模型 没有考虑知识评价能力维度。把知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