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问字释读献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骨文问字释读献疑.doc

甲骨文“问”字释读献疑 苏影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殷墟甲骨刻辞中有两个形体,如下揭形: (甲骨文合集16419,师组)…………若 (甲骨文合集21490,宾组)甲□[卜],贞余……大…… 这两个形体从门从口十分清楚。最早考释它们的是罗振玉先生,他在《殷墟书契考释李孝定先生撰写《甲骨文字集释》收录了罗振玉的这一考释意见,作按语云:“说文‘问,讯也。从口门声’契文与小篆同。”这说明他也认为这两个形体就是《说文》中的问字。其后一些有影响的工具书如《甲骨文编》、《新甲骨文编》《古文字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甲骨文字编》等均采纳了罗振玉、李孝定二先生的释法,都把这两个形体放在了口部“问”字头下。 从构形上看,这两个形体与《说文》中的“问”字的确同形。但是我们普查西周金文、战国楚简,这两个形体作为“问”一词的书写符号而被使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语言中“问”一词在金文中少见,在目前发现的资料中只见两例,使用的文字符号是从耳昏声的“”字,亦即“闻”的古文。如: 1.战国晚期齐系陈侯因敦铭“朝诸侯”,即“朝问诸侯”,“问”假闻字古文“”为之,“朝问”典籍习见。。 2.战国楚系铜器郾客问量铭“郾客臧嘉王于郢之岁”,此“”系古文“闻”字,李零先生释读为“问”,认为“以某国客使聘问楚王于纪郢之岁来纪年”。 楚简亦用“昏”“闻”二字表示“问”,如: 1.鲁穆公昏(问)于子思曰(郭店楚墓竹简·鲁穆公问子思1) 2.君王以()大宰(12) 4.敢()何五至民之父母),也就是说,当时人们并不认为这两个形体是“问”字,而始终用古文“闻”或“昏”字来表示语言中“问”一词。 到了战国末期的秦简才出现表示“问讯”义的从口门声的“问”字。如: 1.求盗盗,当刑为城旦,问罪当加如害盗不当?(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06.003) 2.盗百,即端盗驾(加)十钱,问告者可(何)论?(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06.038) 3.凡酉、午、巳、寅,以问病者,必代病。(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乙种10.188.1) 4. 自杀者必先有故,问其同居,以合(答)其故。(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07.072) 再如:陶文、玺印“问”三见,皆用作人名。作下揭形: 王重问,《古玺汇编》0558 问,《古玺汇编》3187 王问贻,《古陶文汇编》3.687 通过以上考察可知:假如甲骨文中的那两个形体是“问”字,为什么会出现从西周到战国末这样漫长的历史断环?商代常用字都被西周继承了下来,而问是一个常用字,为什么西周没有继承?到了战国末期的秦文字中才出现与《说文》对应的“问”字。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只能让人们想到那两个形体根本不是“问”字,而小篆中从口门声的“问”字的真正来源是秦文字。因此甲骨文之“问”与《说文》的“问”并不是源和流的关系,不是可以对应的一字,而只是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同形字。关于这样的同形字,可以举出许多。如甲骨文有一个从辵从大的 “达”形体与《说文》“達”字或体“达”字,二者虽同形,却是意义不同的两个字。《甲骨文编》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列于“达”字头下(见《甲骨文编》六七页),《新甲骨文编》纠正了《甲骨文编》的错误,把它作为不可识的隶定字放在辵部(见《新甲骨文编》一〇〇页第六个字头)。再如,楚文字用“脰”字来表示语言中的“厨”,而此字与《说文》的“脰”字意义毫无关系,它们亦是同形关系。 既然甲骨文这两个形体不是“问”字,可能是什么字? 从字形看,从门从口,我们认为可能是甲骨文“启”字的繁化。 下面是甲骨文“启”字: 甲骨文合集4113 甲骨文合集6457正 甲骨文合集6952正 甲骨文合集8923 甲骨文合集16458甲 甲骨文合集16458 甲骨文合集9339 甲骨文合集13086 甲骨文合集30196 从以上所列可以看到,甲骨文“启”字有三种写法:一是从“户”从“口”;二是从“户”从“又”;三是从“户”从“又”从“口”。 我们认为甲骨文这两个形体很可能是“启”字第一种形体的繁写。 甲骨文中有的形体在作表意偏旁时可以和另一形体相通,由此产生了许多异体字。如“人”和“女”通”,则有 (甲骨文合集14006正)和(甲骨文合集584甲正)是“艰”字异体。如“又”和“収”通,则有 (甲骨文合集33020)和(甲骨文合集30658)是“典”字异体。如“彳”和“行”通,则有(甲骨文合集13737)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1986 收稿日期:2012年12月29日 發佈日期:2012年12月31日 頁碼:6/6 见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 见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版第0363页 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甲骨文编》中华

文档评论(0)

jackz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