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肿瘤特征及诊治.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咽旁间隙肿瘤特征及诊治

咽旁间隙肿瘤特征及诊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咽旁间隙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头颈部肿瘤,目前在诊治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难题。文章通过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解剖特征、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内容的阐述,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该肿瘤的特征及诊治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咽旁间隙;肿瘤;特征;诊治 【中图分类号】R73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18-01 D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Treatment Of Parapharyngeal Space TumourLIU Shi-yao 【Abstract】Parapharyngeal space tumour is a rare kind of Head and Neck Neoplasms,and at present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to it.The article states its anatomy characteristics、classifica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so on,roundly summarizing the features of the tumor,and provides the theory basis for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Parapharyngeal space;Tumour;Characteristics;Diagnosis treatment咽旁间隙肿瘤较为罕见,约占据头颈部肿瘤的0.5%-0.8%,[1]其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1.咽旁间隙肿瘤的解剖特征 咽旁间隙外界为翼内肌及腮腺深叶,内界为咽缩肌及鼻咽、口咽腔。上达颅底,后达椎骨侧方软组织。由茎突及其附丽肌肉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咽旁前间隙内有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下颌神经及其分支、上颌动脉分支、淋巴结等。咽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交感神经、第Ⅸ-Ⅻ对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群。2.咽旁间隙肿瘤的分类 2.1按发生分类: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前者多见,占据约80%,[2]后者主要指发生于相邻组织而累及咽旁间隙的肿瘤。 2.2按来源分类:分为涎腺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和其他来源肿瘤。据文献报告涎腺来源肿瘤占40%-50%,神经源性肿瘤占27%-40%,其他类型占10%-33%。[3] 2.3按良恶性分类: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分为乳头状瘤、腺瘤等,原发的恶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等,继发肿瘤见前。[4]3.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表现 咽旁间隙肿瘤按其部位、肿瘤来源、生长速度、侵袭特性及患者特征等呈现不同症状和体征。 3.1症状:初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咽喉部有咽痛、异物感等症状,头部有头痛、头晕等症状,耳部有耳鸣、耳痛等症状。 3.2体征:早期查体征基本正常,当肿瘤达到2.5-3.0cm[5]以上时临床检查才能发现,常表现为下颌角或上颈部无痛性肿瘤,对应口咽侧壁膨隆。4.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 4.1体格检查:双手合诊检查对肿瘤较大患者可触及肿瘤大小、质地、光滑程度、活动度、有无博动感等。 4.2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纤维鼻咽喉镜可清楚观察鼻咽部新生物部位、光滑与否、是否有糜烂、鼻咽顶壁、侧壁有无隆起移位、声带活动情况等。 4.3辅助检查: 4.3.1影像学检查。CT及MRl能较好显示肿瘤的部位、形状、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为手术进路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4.3.2颈部彩超及DSA彩超。特别适用于血管性肿瘤。 4.3.3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FNAC)。其准确率国内文献报道为85%,[6]国外资料显示高达91%。[7]5.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 咽旁间隙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 5.1手术治疗。手术入路选择目的为最大程度暴露术野以便切除肿瘤和最小程度影响面颈部功能及美观。分为经口入路、颈侧入路、颈腮腺入路、上下颌骨外旋裂开入路等。 经口入路仅限于瘤体较小、靠近咽侧壁、包膜完整用手合诊能触及肿瘤上下极、可活动的病例;颈侧入路,是目前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主要手术径路,适用于大部分肿瘤;颈腮腺入路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是极好的选择;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一种较好的选择。下领骨角部离断的手术进路,适用于怀疑或已证实为恶性肿瘤者。 5.2非手术治疗:放化疗。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