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烟台剪纸艺术传承及发展
烟台剪纸艺术传承及发展剪纸,又叫刻纸、窗花。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艺术的出现、发展与普及。虽然纸张是一种很常见的材料,但容易霉烂。而山东烟台地区气候宜人,温度、湿度都能达到长期保存剪纸作品的要求,这也正是烟台剪纸能流传至今、保存相对完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烟台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剪纸艺术中独具特色,久负盛名。其分布在烟台市区、蓬莱、黄县(今龙口)、掖县(今莱州)、莱阳、海阳、招远、栖霞及周边地区,分布范围极广。各地剪纸均有不同的特点,如蓬莱、龙口、莱州市剪纸的特点是剪得干净利索,形象优美生动,讲究虚实对比,并擅长用篦纹来增加色彩的浓淡层次,剪得技巧比较精细。蓬莱窗花往往用极细的“线”和较大面积的“片”构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大多8幅一套;龙口窗花用花卉果蔬、鸟兽鱼虫等形象剪成窗户正中的大窗心,配以长条棂花和角花,贴在高大的窗户上,形成大幅丰富而有节奏的构图;莱州市民房中过去多为小方格的雀眼窗,因此窗花也多小品。如“水漫金山”“老鼠娶亲”“百子图”“百蝶图”等题材,每套少有十几幅,多的达100多幅。由于剪纸小,剪得也更加精细,宜于近看;招远北乡,贴在上方窗檐的一横长条悬挂的剪纸,称“窗裙”,为此地独有。烟台、福山、长岛、招远、栖霞等地的剪纸风格也与之相似。
烟台何时有剪纸流行,由于年代久远,无法从史料中查证,但从史志的相关记载看,明代烟台各地的民间剪纸已普遍存在。而从传世的明代道教音乐剪纸,戚继光练兵的“盾牌舞”“小刀舞”和明代中期表现南音演奏的剪纸来看,剪纸在烟台一带民间流行时期应该在明朝以前。莱阳县志中记载:“以剪纸贴灯花,以彩纸挂门楣。”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笺”)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盛世,装饰艺术高度成熟,这种艺术风格影响着剪纸艺术的发展。这时的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这时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宋代社会安定,生产恢复,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随着市民阶层不断增长,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不断增加,民间剪纸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有了专门的剪纸艺人。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种类比以前更多,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出现了染色这一剪纸类别。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笺、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清末民初时,烟台爱道女校(又称为妇女圣经学校,前身是1904年美国北方长老会传教士魏利夫妇在毓璜顶开办的烟台毓璜顶女校)将烟台剪纸作为教会学校的劳作课,并招聘中国女基督教徒10余人办起中国首家剪纸研究机构——毓璜顶剪纸研究会。将剪纸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列入教学中,并第一次出现在教材中。
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剪纸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剪纸创作的道路更加宽广,在学习、继承、发展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者及作品,开创了民间剪纸艺术的新纪元。
烟台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烟台剪纸拥有线条细如发丝、刚劲有力、打毛细密、玲珑剔透几大特点。其构图以细密的阳剪线条和大块面的阴剪相结合,黑白对比强烈。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使作品更加丰富、饱满、引人入胜,犹如水墨画一般。传统剪纸最常见的形式为单色剪纸,就是用大红纸进行创作,能增添喜庆气氛。除了单色剪纸还有勾绘染色剪纸,即在剪的基础上勾墨线再施色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