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中的自然与礼法——《安提戈涅》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pdfVIP

城邦中的自然与礼法——《安提戈涅》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邦中的自然与礼法——《安提戈涅》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pdf

第22卷第2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22No.2 2011年4月 Tongji JournalSocialScienceSection Apr.2011 University 【政治哲学与法理学】 城邦中的自然与礼法 ——《安提戈涅》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 孙 磊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自然与礼法的关系是政治哲学的重要主题。古希腊悲剧是描述城邦中自然与礼法冲突的典范。 本文试图以《安提戈涅》为例。在黑棒尔与海德格尔实践哲学解读的基础上,从城邦立法与政治智慧的角度,重 新审视如何处理城邦中自然与礼法的冲突。 关键词:自然;礼法;安提戈涅 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1)02—0080—07 诗人是城邦的教化者。从荷马与赫希俄德到后世的行吟诗人,都在故事中诉说着城邦的风俗、礼 法和命运。在城邦礼崩乐坏后,诗人是这一切敏锐的洞察者。诗人能洞察人的心灵,能教导立法者。 诗人不是道德的仆人,而是其创制者。公元前5世纪前后,当智者着力以理性主义的方式构建希腊城 邦新的自然时,悲剧和喜剧诗人则在人与城邦的故事中嘲笑这种“自然正当”。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 涅》就洞察到人的自然与城邦礼法的变化,并揭示了城邦与人的命运。 对《安提戈涅》的解读,至今最有影响的仍然要数黑格尔的正反合的辩证和谐论,它代表理性主义 的法理政治观i海德格尔对《安提戈涅》的解读不多也不全面,但在其独具匠心的神恩中,我们可以窥 见他对physis与nomos之间关系高远而隐微的洞察。在考察两位哲学家的解读后,我们试图从城邦 立法与政治智慧的角度,重新审视如何处理physis与nomos的冲突。 在黑格尔看来,古代悲剧不同于现代悲剧,前者着眼于伦理实体,后者以主体性为原则。①在《法哲 学原理》中,黑格尔清晰地将其哲学体系概括为从主观精神到客观精神,从抽象法到道德到最高的阶 段——伦理阶段。黑格尔认为,安提戈涅和克瑞昂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伦理实体——家庭伦理和国家 伦理,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家庭礼法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对立。 从国家伦理的角度出发,黑格尔并不认为克瑞昂是暴君,他颁布禁令是为了维护城邦稳定与法律 权威,“克瑞翁并非暴君,而同样是伦理力量。克瑞翁并非失当:他要求尊重国家之法,尊重王权的权 威,——如敢藐视,则遭惩罚。哟而安提戈涅则是家庭礼法的代表。黑格尔从其法哲学体系出发,认为 家庭礼法是伦理性的初级阶段。其中包含大量偶然性与直接性,而国家法律则是伦理性的高级阶段。其 中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法权。因此,黑格尔将两种伦理的冲突解释为: 因此,一本非常推崇家礼的著作,即索福客俪的《安悌果尼》,说明家礼主要是妇女的法律;它是感觉的 收稿日期:2010一07一19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研究》,(项目鳊号:2010EZX001),上海 科委“浦江人才”计划《20世纪西方新古典政治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缩号:10PJC070)。 作者简介:孙磊(1978一),女。山东枣庄人。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①[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19页。 ⑦[德]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录》,魏庆征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第548页。 第2期 孙磊:城邦中的自然与礼法 81 主观的实体性的法律,即尚未完全达到现实的内部生活的法律;它是古代的神即冥国鬼神的法律;它是“永 恒的法律,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法律是同公共的国家的法律相对立的。这种对立是最高 的伦理性的对立,从而也是最高的、悲剧性的对立;该剧本是用女性和男性把这种对立予以个剐化。∞ 从安提戈涅的埋葬行动看,黑格尔看到她所遵循的家庭伦理,始于兄妹之间的感情(pathos),“她对 弟兄的爱也是神圣的,她不能让他裸尸不葬,任鸷鸟去吞食。她如果不完成安葬他的职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