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互联网教案
第三届全国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按照导学案自主预习古诗。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四、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悟诗—品诗—诵诗,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玩中理解、感悟,诵读。
古诗教学关键之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 五、教学过程:
一、以西湖为话题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你最先想到的是——西湖(课件展示西湖美景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E%F7%BA%FE%C3%C0%BE%B0in=13792cl=2lm=-1st=-1pn=1rn=1di=78308739930ln=1999fr=fm=resultfmq=1331878368156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1di78308739930objURLhttp%3A%2F%2F%2Fupload%2FImage%2F2010-05%2F121735287766.jpgfromURLhttp%3A%2F%2F%2Fd113.htmW400H300T7877S22TPjpg)。是呀,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在这些文人墨客中,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的当属北宋诗人苏轼。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知道吗?他两度造福于西湖百姓,/v_show/id_XMjM3NTY1NTI0.html)
除了这些,同学们对苏轼还有哪些了解?生根据资料简单介绍对苏轼的了解,引导学生注意资料的整理与概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苏轼写的一首有关西湖的诗。板书:北宋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二、知诗人,解诗题。
1.解题目意思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出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是一年中天气最闷热、雷雨最多的时候,这儿是指宋神宗熙宁五年,即九百多年前的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在西湖边,傍湖而建,在那时是一座大酒楼/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D%FB%BA%FE%C2%A5%CF%C2%CB%AE%C8%E7%CC%ECin=10609cl=2lm=-1st=-1pn=10rn=1di=3139987410ln=1272fr=fm=detailfmq=1331876836015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0-1di3139987410objURLhttp%3A%2F%2F%2Fmeishi%2Fcaipuimg%2F719%2F69719.jpgfromURLhttp%3A%2F%2F%3A9000%2Fcookdetail%2F128053702.htmlW300H225T9064S18TPjpg),可宴乐可住宿/data2/music/5944103/5944103.mp3?xcode=3d5b967c4e2c1828b5949db22586f5d7mid=0.07315067777366,师读“黑云翻墨未遮山”,透过诗句,你看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理解当时的情境并适时指导朗读,学生说到雷声或雨点时再出示图片和雷雨声。
预设1:
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
我看到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上翻转。
有没有见过黑云翻滚的样子?是这样吗?出示黑云翻滚图,你读出黑云翻滚的样子。——
谁还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像海浪一样汹涌地翻腾而来。
带着你的想象读读——
我听到一阵“轰隆隆”的雷声——
你不仅看到了乌云,还听到了雷声,你能听到什么?带着你的想象读出这四个字——
电闪雷鸣中,漫天的乌云翻卷着,向山头涌去
请你读读整句话——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一场大雨就要来到。
风雨欲来风满楼
2.出示“白雨跳珠乱入船”图片与雷雨声音。一场大雨真的来了!此时,你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2:
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进船里。
白花花的雨,雨怎么样?——大!读出你的感觉——白雨跳珠乱入船
白花花的雨,哗哗地下着,西湖茫茫一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