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

方城城墙高6.1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长146米,青砖砌就。门洞两侧有蹬道可供上下。 * 角楼。方城四角各有一角楼,角楼四角坠有风铃。角楼可供官兵登高望远,进行警戒,起到保护寝陵和祭祀活动安全的作用。 * 穿过方城门洞,左右有西配楼和西配楼各一,用于存放祭祀所需贡品。 * 西配殿。祭祀时喇嘛咏经作法,超度亡灵的场所。 */49 燎炉(焚帛亭) 用汉白玉制作的亭子式建筑,亭内有一个圆形的火池。重大祭祀活动是用于焚烧祝板、制帛、彩纸和银箔等祭祀用品用。 * 东配殿。是祭祀时用于尊藏祝板和制帛的处所,大殿修缮时,陵主神牌移至东配殿存放,并按制举行祭祀。 * 东配殿内存放“暖阁”,仿皇太极生前御用的龙床,体现了“视死如视生”的陵寝规则,是皇太极死后就寝处的象征。 * 隆恩殿(又称享殿)崇德八年(1643年)草创,顺治七年(1650年)定名隆恩殿。康熙三十年(1691年)改建。隆恩殿是供奉陵墓主人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地方,也是从事礼制活动的重要场所。 * 隆恩殿前的石狮子 */49 隆恩殿前用于排除台基雨水的螭首。 * 隆恩殿后面是“明楼”,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全高23.3米,是清昭陵的最高建筑。前檐挂有匾额,用满、蒙、汉上种文字书“昭陵”二字。 * 大明楼内竖立着一块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的“太宗文皇帝之陵”陵碑 * 从大明楼下来,是棂星门和石祭台。石祭台有石雕五件,中间是香炉,两侧有香瓶、烛台各一对。大祭时用于“举哀”和“献奠酒”之处。 * 从棂星门和石祭台向北进入月牙城,正面中央嵌有一方琉璃影壁影壁的“岔角”与“盒子”均为富贵牡丹造型。 */49 月牙城,形似一弯新月,故称月牙城。 * 月牙城再往后就是宝城、宝城包围着宝顶。宝城又名“罗圈城”,青砖垒砌,上有城垛和女墙。 * 宝城中间的丘冢叫宝顶,又叫“独龙阜”,高二丈,周长三十丈,用三合土(白灰、砂子和黄土)夯筑而成。宝顶,依据清王朝的祖制宝顶中央植有一棵榆树。宝顶之内为地宫。地宫内安葬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和孝瑞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棺椁和陪葬品。被称为是“万年吉地”。 * 清昭陵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49 谢谢欣赏 * 現在時間 * 休息一下 编制:LJH929 * ljh929@ 相册 由 微软用户 创建 背景音乐: 大地圣灵 制作时间:手动播放 */49 清昭陵(又叫北陵)位于沈阳(古称盛京)北十里处,是清朝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陵寝占地16公顷,建筑布局遵循“前殿后寝”的规制,主体建筑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它建筑沿中线两侧对称排列,仿照明陵格局而又具有满族寝陵的特点。 * 北陵大门中央的门额上用满、汉两种文字题书“昭陵”。北陵公园占地330公顷,1927年5月被当时的奉天市政公所辟为公园,对外开放。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2009年被评为AAAA国家旅游景区,2004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单位。 * 北陵公园大门前的广场两侧的立着下马碑,这样的下马碑在清昭陵共有四块。 * 进入北陵公园大门,是一条笔直的大路,通往清昭陵还有走1.5公里,可步行可乘车。 * 在宽阔的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皇太极雕像,底座背面有他的生平简介。 * 皇太极,即清太宗文皇帝,是努尔哈赤第八子,也是大清皇朝的第二位开国君王。皇太极青年时随父兄创业征战,智勇兼备,屡建功勋,位居后金国四大贝勒之列。1626年其父去世,皇太极被拥戴为新汗王,于沈阳继位。执政后力革旧弊,创新图强,优礼汉官,兴文重教。统一东北地区,结好蒙古诸部。1635年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并登基称帝。在位十数年间,国力大增,奠定清入主中原之基础。1643年病逝于沈阳皇宫,葬于沈阳城北清昭陵。 《清史稿 ? 太宗本纪》中对皇太极的评价是:“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 * 陵园内古松参天,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陵园草木葱茏,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园林的清雅、秀美。 * 清昭陵内的下马碑,对称排列。下马碑的碑文分别用为满、蒙、藏、汉四种文字书写。 * 向北行,是一座“神桥”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三孔拱石桥,长47米,宽12米,青砖铺地。桥下是玉带河,既有美好寝陵的作用,也是寝陵排水的渠道,起到保护寝陵的作用。 * 神桥前的石碑,2004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将清昭陵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神桥往北为石牌坊。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 精美无双。石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东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