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雄黄脂质体的制备、特性检测和体外抗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doc

纳米雄黄脂质体的制备、特性检测和体外抗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雄黄脂质体的制备、特性检测和体外抗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doc

  纳米雄黄脂质体的制备、特性检测和体外抗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 纳米脂质体; 雄黄; 特性; 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我国学者将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的中药砒霜用于 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良好,从而引起了人们从肿瘤治疗学角度研究砷剂的极大兴趣。雄黄与砒霜同属于含砷矿物类中药,其主要成分为As2S2和As4S4,并夹杂少量As2O3和其他重金属盐。传统医学认为,雄黄具有解毒、燥湿、祛痰、截疟等作用; 现代 医学研究表明,雄黄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以往的研究证实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与砒霜相比,雄黄含砷量低,毒性相对较小,所以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1]。但目前雄黄采用传统中药制剂工艺使其入药非常困难,需经研磨、水飞等繁复的工艺手段,存在耗时、废料、毒性大、颗粒偏大、生物利用度较低等缺点,因此我们在看到雄黄临床应用价值的同时,通过制备药物新剂型,以减少用药量、提高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雄黄(南京药材公司),天然大豆磷脂(Lipoid,德国),胆固醇(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维生素E(Sigma,美国),明胶(AMRESCO,美国),其余均为化学纯。H600透射电子显微镜(Hitachi,日本),能谱仪(Thermo NORAN Vantag,美国),旋转蒸发器(河南巩义英裕子华仪器厂),超声波清洗器(上海超声波仪器厂),ZETA SIZER 3000激光粒度分析仪(MALVERN,英国),高压均质机(Avestin,加拿大)。 1.2 实验方法 1.2.1 纳米雄黄脂质体的制备 将雄黄原粉粉碎后用2 mol·L-1的盐酸40 ℃浸泡2 h并不断搅拌,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过滤。用浓盐酸浸泡24 h,蒸馏水冲洗至中性,过滤,弃滤液,得到去除杂质元素的雄黄粉末。将上述预处理后的雄黄粉末加入Na2S溶液,磁力搅拌,使充分反应。去离子水反复冲洗,过滤,弃渣,缓慢滴加 0.2 mol·L-1的盐酸,并不断搅拌,将最后生成的纳米雄黄4 ℃避光保存。 纳米雄黄脂质体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将配方量天然大豆磷脂、胆固醇、维生素E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醚充分溶解,超声2 min,置旋转蒸发器减压蒸发至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在瓶壁形成一薄膜。取前面制备的纳米雄黄溶于明胶PBS液中,加入圆底烧瓶中,高速搅拌30 min,使薄膜完全脱落。加入甘油后置-20 ℃冰箱,2 h后取出37 ℃冻融,超声10 s后继续置-20 ℃,反复处理两次后,在高压均质机60~70 MPa压力下均质处理3~4次,4 ℃条件下保存。 1.2.2 纳米雄黄脂质体的表征 将制备的纳米雄黄脂质体滴有膜铜网,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貌及大小。扫描电镜视野下任意选几个纳米颗粒,用能谱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验证雄黄纳米脂质体已成功制备。另取适量纳米雄黄脂质体,用缓冲液稀释后,用ZETA SIZER 3000 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粒径测定,应用动态光散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记录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 纳米雄黄脂质体包封率测定:取1 ml雄黄脂质体,置于eppendorf管中,12 000 r·min-1离心5 min,收取离心液,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离心液及洗涤液中砷的含量。按 中国 药典2000年版脂质体包封率的 计算 公式计算包封率,即包封率 = (I 1640培养液中,在37 ℃、饱和湿度及5%CO2的细胞培养箱内传代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0.25%胰酶、RPMI 1640中止消化,吹打成单细胞悬液,计数,用培养液调成细胞浓度为6×104 ml-1,将细胞接种到96孔培养板中,100 μl·孔-1,置于37 ℃、5%CO2 培养箱中培养24 h。实验组用RPMI 1640培养液将纳米雄黄脂质体稀释成雄黄浓度分别为5和10 mg·L-1,对照组加入RPMI 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和48 h。每孔加MTT液20 μl (5 mg·L-1,PBS配制),继续培养4 h后吸尽上清液,加二甲基亚砜(DMSO)每孔150 μl,振荡溶解10 min。用酶标仪在492 nm下测OD值。根据公式“细胞的存活率(%)=各实验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计算细胞存活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拍照。 2 结 果 2.1 形态观察 天然雄黄外观呈土状块或石块状;制备的纳米雄黄为淡黄色液体状;纳米雄黄脂质体为淡黄色乳状液,分散良好,久置不分层。 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传统的雄黄粉末呈方形、多边形或不规则晶体状,直径较大,在5 μm左右甚至更大(图1)。 纳米雄黄脂质体近似球形,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在100~500 nm。经高压均质处理后,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