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十年,交互之外的那些事.pdf
我的十年 ,交互之外的那些事
前言 :今年同时是我工作的第十个年头 ,今天也是我的生日 ,如果 路往上回顾 ,应该是有不
少故事的 ,如果要讲 ,我总是习惯性从我工作的第5个年头开始 , 方面 5年前的工作经历很平庸 ,
不为人知 ,缺乏戏剧性 ,基本在小公司 ,传统IT 企业厮混而5年后的工作履历会被更多关注到 ,因为
是在T X ,因为有机会做大家都认识的产品的体验设计 ,被曝光在 个明星岗位上 ,另外 方面因为
我那时还叫阿标 ,在设计的江湖上 ,阿字辈说明还比较年轻 ,现在我被叫标叔很多年了 ,同时经常
能有幸被 拨拨新人设计师拉上 ,借公司培训的要求 ,在大家好奇的围观中 ,自愿或者半自愿地痛
说革命家史。其实神马都是浮云 ,这事第 年挺新鲜的 ,但讲了n次后 ,我觉得自己像个祥林嫂了
,有种想吐的感觉 ,还不如写个履历示众好 ,在古代叫传 ,咱位卑言轻 ,等别人作传是不可能了 ,
这事就只能自己动手 ,有几个好处 , 方面可以“真诚”地赞美 下自己 ,就像TangJ做过的 样 ,更
大的好处是这样就不用每次都重复再重复 , 次写好 ,甚至可以用好几年 ,就像杰斐逊写独立宣言
样 ,写得好 ,几百年都可供后来者 拨拨瞻仰 ,十年是个坎 ,借这个机会 ,回顾 下我的工作
十年 ,我做设计师的十年的 些片段 ,别太当真 ,就当看故事好了。
2006年3月 , 个很平常的工作日 ,我接到了 个自称t angmu的家伙给我电话 ,然后经过 轮
饭局 , 轮参观 , 轮被面试 , 个月左右的挣扎 ,加入到T X CDC的交互组 , 直到现在。
06年算是 个临界点 ,之前的我 直都在所谓传统IT 行业 ,工作按部就班 ,我按照流行说法 ,
是真正进入新兴行业 ,这也让我有机会从两面来看 ,多年后 ,我蓦然发现 ,正是这样 种前后反差
,让我有机会有对比的机会 ,总结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管理思路 ,也让我始终能很冷静看待互联
网行业所谓日新月异的“新理念” ,“新思潮”。
第 个想说的是做 个交互设计师挺好玩的 ,特别是在CDC ,在早期团队规模不大的时候 ,大
家有很多机会很容易凑在 起吃喝玩乐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 ,每天中午吃饭 ,要冒死横穿 条大
马路 ,然后东拐西拐进入大冲的 家小饭馆 ,每每想起当时的场景 ,都是相当怀念 ,很快我也融入
了这样的氛围 ,后来我在想 ,这个也算是CDC的特色 ,大家都很本色 ,不装 ,而不装在职场上是相
当难得的品质 ,也很容易让内心有同样认同感的人找到归属感 ,在后来自己有机会带领团队时 ,我
也会特别去找 些性格外向 ,充满生活情趣 ,能搞气氛的团队开心果 ,但也得承认这样的设计师
挺少。
在公司的第 个项目是T X K系统的交互设计 ,当项目负责人S ,第 次召集开项目会时 ,我惊
奇发现这个项目竟然没有产品经理 ,没有项目经理 ,只有3位开发工程师 ,没有需求文档 ,只有
个内部讨论了两次的f eat ure list ,这个情况是我从来没有遇见过的 ,也就是在那时我见识到早期tx
研发的风格有多“敏捷” ,具体那个会如何开的我不记得了 ,我只记得在大家期望的眼神中我站起
来说 ,如果我们没有需求 ,那么让我们编 个用户使用我们软件故事吧 ,我尝试着将 个挺难理解
的设计方式用 种大家能理解的形式在白板上写了下来 , 共花了2小时 ,主要是包括目标用户的
典型环境 ,用户的t ask ,用户的预期等 ,两年以后 ,团队扩大 ,记得有 阵子流行关于“信仰之战”的
话题 ,不经意间在我工作的第 个项目中 ,我貌似很轻易化解了这样的 种对立 ,后来想 ,其实大
家不是有那么多的隔阂在 ,而是你采取的沟通方式是否有效 ,是否是团队喜闻乐见的方式 ,讲故事
也可以讲得有方法论的 ,讲故事也是可以快速拉近从抽象还原为具体的 ,我们习惯了归纳 ,把鲜活
的用户场景浓缩为十几条干巴巴的需求 ,适时演绎 下 ,你会发现大家简直灵感迸发 ,而且很有共
同话题。
工作 个月后 ,我开始有机会参与 个当时的保密项目H ,第 次开会就从早上 点到了晚上
点 ,我不知道的术语 ,我似懂非懂的概念 ,笔记本上记了2页 ,让我感到压力非常巨大 ,而且接下
来 个月 ,时间非常紧凑 ,需要上午出设计方案 ,下午讨论 ,晚上汇总 , 周找boss汇报 次 ,每
天我的t o do list 上都有 10个以上的大需求待讨论和输出 ,按照正常的进度 ,是绝不可能完成的 ,最
猛的 次是 天推倒重来 个重大方案 ,同时晚上配合GUI同事 ,同时出三个方案 ,第二天上午汇
总设计 ,下午2点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