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  主编部门: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办公室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8年7月1日 关于发布《地下工程防水 技术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7〕1847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5〕1号文的通知,由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人民防空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7年10月14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5〕1号文件通知的要求,由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办公室主编,具体由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科学试验,总结并吸取了建国以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和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规范分为十章四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地下工程防水设计、防水混凝土、附加防水层、注浆防水、特殊施工法的结构防水、遂道、坑道排水、细部构造、工程检验及竣工验收。 在本规范实施过程中,请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办公室 1987年9月23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 第三节 地下工程防水方案 第三章 防水混凝土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原材料 第三节 施工 第四节 质量检查 第四章 附加防水层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水泥砂浆防水层 第三节 卷材防水层 第四节 涂料防水层 第五节 金属防水层 第五章 注浆防水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注浆材料 第三节 注浆设计 第四节 注浆施工 第六章 特殊施工法的结构防水 第一节 盾构衬砌 第二节 顶管 第三节 沉井 第四节 地下连续墙 第五节 锚喷支护 第六节 高压喷射帷幕 第七章 隧道、坑道排水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贴壁式衬砌 第三节 离壁式衬砌 第四节 衬套 第八章 细部构造 第一节 变形缝 第二节 后浇缝 第三节 穿墙管(盒) 第四节 埋设件 第五节 孔口 第六节 坑、池 第九章 其它 第十章 工程检验及竣工验收 附录一 名词解释 附录二 已建地下工程渗漏水的治理 附录三 劳动保护 附录四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 为使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地下建筑、防护工程及隧道等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第1.0.3条 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做好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1.0.4条 地下工程的防水,应积极采用经过试验和鉴定并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 第1.0.5条 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其它有关的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 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定级准确、措施可靠、选材适当、经济合理。 第2.1.2条 城市的地下工程,宜根据总体规划及排水体系,进行合理布局和确定工程标高。 第2.1.3条 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考虑地表水、潜水、上层滞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合理确定工程防水标高。 第2.1.4条 地下工程的防水,宜采用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并根据需要可设附加防水层或采用其它防水措施。 第2.1.5条 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盒)、埋设件、预留孔洞等特殊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 第2.1.6条 地下管沟、地漏、出入口、窗井等,应有防灌措施,寒冷地区的排水沟应有防冻措施。 第2.1.7条 防水设计前,应根据工程特点搜集下列有关资料 一、最高地下水位的标高,出现的年代,近几年的实际水位标高和随季节变化情况; 二、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量、流向、渗透系数、压力; 三、工程地质构造、岩层走向、倾角、节理及裂隙,含水地层及不透水地层的特性和分布情况,溶洞、陷穴以及填土区和松软土层情况; 四、历年气温变化情况、降水量、蒸发量及地层冻结深度; 五、区域

文档评论(0)

xiarong19900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