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咳喘.ppt

第二章 咳喘(哮病) 第一节 咳嗽概述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一、沿革 1 《素问·咳论篇》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2 明·张景岳执简驭繁地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3 《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呜。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肥甘厚味自内攻之则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种病理反应。 二、病因 1 外感:外邪以风为先导,夹杂寒、热、燥等邪气。 2 内伤: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因肺脏自病者,多由肺气肺阴亏虚,气无所主;或因脾、肝、肾等病变累及于肺,致肃降无权,气逆作咳。 三、病机 1 基本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2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3 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阻遏不畅所致;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热),火可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肺脏自病的咳嗽则多为因虚致实。 4 病理演变 4.1外感咳嗽的病机转化:若不能及时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演变转化,表现为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痰热)等情况。 4.2内伤咳嗽的病机转化:痰与火之间的相互转化:痰可郁而化火(热)。火可炼液灼津为痰。 4.3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之间的演变:二者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延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气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转寒时尤为明显: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 4.4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发展为痰饮、咳喘、肺胀等病。 四、治疗原则 1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 2 内伤咳嗽: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五、证治分类 1 外感咳嗽 1.1风寒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常用药:紫菀、百部、荆芥、桔梗、甘草、陈皮、白前、麻黄、杏仁、前胡、橘皮。 1.2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贝母、枇杷叶。 1.3风燥伤肺证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 1.4凉燥证 治法:温而不燥,润而不凉。 代表方:杏苏散加减。 常用药:苏叶、杏仁、前胡、橘皮、枳壳、桔梗、紫菀、款冬、百部、生姜、甘草 2 内伤咳嗽证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代表方:平胃散、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茯苓、陈皮、苍术、川朴、杏仁、甘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3 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4肝火犯肺证 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加减泻白散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枳壳。 5肺阴亏耗证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 第二节 哮病概述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一、沿革 1.本病又称为“喘鸣”、“上气”、“呷嗽”、哮吼等。 2.朱丹溪开创“哮喘”病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3.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 二、病因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由于病因不同,体质差异,又有寒哮、热哮、寒包热哮等。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而引发。 第三节 喘概述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喘脱:喘证严重时出现喘促持续不已,烦躁不安,肢冷,体温下降,汗出如珠,心悸,面唇青紫,脉浮大无根或微细欲绝等表现时的一种危重病证:多因病及心肾之阳,致阳气欲脱,阴阳离决而形成的一种危候。 一、沿革 1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