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日期:2009-01-14 方城县国土资源局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南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要求,结合方城县实际,在方城县人民政府组织指导下编制了《方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规划》全面分析了方城县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各业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明确了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和管制规则,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规划范围为方城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 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方城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五个自然分界线上。县域位于北纬33°04′--33°37′,东经112°28′--113°24′。东邻平顶山舞钢市、驻马店泌阳县;南接南阳社旗县、宛城区;西与南阳南召县接壤;北连平顶山的鲁山、叶县。境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0.6公里,总面积2541.82平方公里。全县辖城关镇、独树镇、博望镇、赵河镇、拐河镇、广阳镇、小史店镇等7个镇,古庄店乡、杨楼乡、券桥乡、二郎庙乡、清河乡、柳河乡、袁店乡(回族乡)、四里店乡、杨集乡等9个乡。二、自然条件方城县处于北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光能充裕,农业利用光温资源生产潜力大,但春秋低温大风和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方城县河流的发源地多沿江淮分水岭两侧,东部、北部为淮河水系,西部、南部为长江水系。全县有河流7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条。受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区域分布差异性十分明显。富水区主要分布在潘河、赵河、甘江河的中下游两岸冲积平原上。山区地下水季节性变化明显,丰水季节山泉流量普遍增加。方城县矿产资源丰富,全县现已发现29个矿种,探明储量的10种。方城处于全国最大的世界级特大型金红石矿床主地段,总资源量达5726万吨。白云岩储量3亿吨,滑石储量8000万吨,萤石储量1000万吨,均为全国大型矿床之一。优良的矿产资源优势为方城县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方城县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粮食核心区,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大豆、高梁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烟叶、小辣椒、芝麻、花生等,此外还有丹参等中药材,经济林主要有油桐、大枣、红果、苹果、花椒等。目前已经形成了烟叶、小辣椒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优势,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方城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方城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城--楚长城;号称北武当的道教胜地黄石山;东汉光武帝刘秀扳石得泉饮马处--扳倒井;张骞封侯处;汉代湖阳公主修行的炼真宫;三国刘备火烧博望坡遗址;始雕于北魏的佛沟摩崖造像;元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禅寺等名胜古迹,以及山青水秀的避暑胜地AA级景区望花湖;有峰秀谷幽、林翠泉澈、风光迷人的大乘山省级森林公园和七峰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三、社会经济近年来,方城县实施“三大战略 ,五大突破”,打造“三个方城(生态方城、活力方城、和谐方城)”的城镇经济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5年县域总人口为10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4.6万人,占县域总人口的24.31%,农村人口76.6万人。全县有汉、回、满、白、壮、蒙古、纳西、藏、苗、彝、侗、傈僳、维吾尔等13个民族,汉族约占98.3%,少数民族约占1.7%。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约占98.9%。2005年底,方城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1.6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1亿元、24.5亿元,13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08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9亿元。粮经比例调整为56:44,特色产业面积80万亩,畜牧业产值13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演进为38.6:39.3:22.1。方城工业在改革中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围绕烟、椒、果、药、畜、菜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群体。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水平日益提升。工业基础雄厚,已拥有机械、电器、纺织、建材、化工、医药、冶金、矿石采运、工艺美术等多种生产门类。其中多晶硅、金红石、风电等项目发展迅速,已成为龙头产业。方城有着得天独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