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2 卷第11期 西 南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0年11月
Vol32 No11 Journal of Southw est U niversity ( N atural Science Edition) N ov 2010
: 16 39868( 2010)
张仕超, 尚 慧, 修维宁, 魏朝富
, , 400 15
: 从田间道生产 尺度,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农地整理结合试点下重庆市合川区大石镇高川等 4 个行政村
田间道 廊道特征及其不同缓冲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 研究表明: 新农村建设与农地整理结合试点下农村
2 2 2
田间道 建设标准逐步提高. 生产 密度从51103 m/ hm 降到45581 m/ hm , 田间道密度从 12934 m/ hm 提高
2
到2211 m/ hm , 连通度从4194%提升到5506% , 环通度从 1262%提升到3238% . 田坎 与废弃道 的复
耕和道 沿线田块规整, 改善了景观破碎度. 斑块边界的复杂弯曲程度降低, 斑块形状规则化程度与连接度提高,
景观破碎度减小. ! 农村田间道 对土地利用景观干扰强弱呈规律性变化. 田间道 10 m 以内干扰强度最剧烈, 10
~ 25 m 较剧烈, 25 m 以外干扰度随距离增加逐渐衰减. 生产 25 m 以内干扰度随距离增加急剧增强, 25~ 10 m
干扰度最强且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10~ 30 m 干扰强度基本不变, 30 m 以外随距离增加干扰度逐渐衰减.
: 田间道; 生产 ; 缓冲区; 景观指数
: S289 : A
, 5 ,
[ 12]
. , ,
[ 36]
. ,
, [ 5, 9] ,
.
[ 10]
. 100 m , 1 000 m,
600 m [ 1112] . , 100~ 200 , 50 m;
, 125 m[ 13] . ,
, ,
[ 14] [ 15]
. , , .
,
[ 16]
. ,
4 ,
,
, .
:
: ( 2008BAD98B02) ; ∀ 211 #.
: ( 1986) , , , , .
: , , .
90 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投稿网址 http: / / xbgjxtsw ucn 第32 卷
1
4 , 106∃1024%E~ 106∃1245%E, 30∃0406%N~
30∃0635%N , 4 28 . ,
2209~ 33 8 m. ,
, 1810 ∋ , 83% , 1 1240 mm.
2
, 6128 hm . 36 %, 2633%,
2
513 hm .
2
21
[ 1 19]
,
[ 20]
.
,
5 ,
, 1(2 000
.
,
5 m ) 5 m. 1
22
. ,
. ( ) ,
. , ArcGIS Buffer Erase ,
, ,
文档评论(0)